Please help me to click the ad. Thanks!!

研能科技樂當產學合作受益者-認清產學差異 善用合作優勢

3D時代來臨了!從各大廠相繼投入3D顯示器等相關產品的市場即可看出端倪,新一代的數位產品若不具備3D顯示的功能似乎就顯得落伍了。

然而,產品 3D化的口號可不是這幾年才開始,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早在十幾年前便開始致力於讓3D影像「成真」的研究,1996年更以3D印表機為技術核心成立了Z Corporation,成為至今該領域中最舉足輕重的廠商。

若以3D Printer或RP為關鍵字上網查詢,幾乎只看到Z Corporation一家製造商,不論國內外皆以Z Corporation馬首是瞻。

反觀國內同一領域的廠商,不是仍處於研發機器的階段,要不就是著重在RP應用的研究或推廣,而且研究中所使用的3D Printer絕大多是從國外進口。

但是,近來已經有一些學校單位陸續接收到國產3D Printer的銷售資訊,而這台機器100%是國內廠商—研能科技所自行製造。

學術背景出身 重視技術研發

同樣成立於1996年的研能科技,成立背景跟Z Corporation有異曲同工之妙,原始於清大材料系,後來獲投資而至新竹科學園區成立公司,主要業務為印表機噴墨頭、墨匣的開發,是國內外相容性墨水匣的主要製造商。

除了噴墨頭的開發以外,研能科技也已成功開發出國內自主規格與技術的噴墨印表機與事務機。

來自學術的背景讓研能科技相當注重「研發」,也因此榮獲大大小小不下10個獎項,包括國家發明創作獎、科學園區研發成效獎、發明展金頭腦獎、科學園區創新產品獎、台灣精品獎等等。

然而,即便獲獎無數,研能科技的眼光並不停駐於眼前的光環,反而開始思考並尋找,下一個階段的主力產品。

就是在這樣的機緣下,研能科技遇到主動出擊尋找合作廠商的成大航太系賴維祥教授。

研能的策略是,希望能開發高毛利且技術完全自主的產品,而賴維祥教授所提出的3D Printer不但符合這一項要求,而且還跟研能自身的技術領域完全相關,雙方因此一拍即合,合作進行至今,已經順利完成單色3D Printer的研究開發。

縮短研發時程 降低開發風險

兩方以上的合作,通常都會有溝通或聯繫上的問題存在,尤其成功大學地處台南、而研能科技位於土城,雙方並不在同一城市,即使今日交通便捷快速,研發 相關的合作應該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麻煩事,但是研能科技產品開發處協理奚國元卻表示「合作過程完全沒問題」,原因是,賴維祥教授在合作一開始,就把自身掌握的所有技術絲毫不漏地全部傳授給研能科技。

「這就像考試時把答案卷都給你了,只要照著抄上去就行了。」奚國元如此笑著比喻。

他也同時指出,產學合作較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通常在於,產業的期待值與學界的技術水平之間落差太大,而這個問題卻不曾發生在研能與成大合作的過程中。

同樣有著學術界背景的研能對於學校的研發有較清楚的認知,瞭解學界產出的技術大多是可行性的研究,距離實際量產通常仍有好一段距離,因此不會存有過多的期待。

奚國元表示,學校的技術若是在可行性研究的階段,大概是位於50分的中等程度,而賴維祥教授做到的大概已有80分的成績,研能對此相當滿意。

但若 想得到90分以上的表現,奚國元認為仍需要育成中心的大力支援。

事實上,產學合作對業界最大的助益正是縮短研究開發的時程。

以此次與成大的合作為例,賴維祥教授在3D Printer的研究從完全沒有到第一代、第二代已歷時6年,而技轉出去後,研能只花了一年半便已可進行商品化,大量節省了技術成形初期最耗時的研發測試及修正時間。

再者,產學合作還有另一項很重要的優勢,即提高將技術商品化的成功機率。

若廠商自行進行研發,所產出的10個新技術中,能進行商品化的可能只有1、 2件;但是透過產學合作,廠商便可自由挑選具有商品化價值的技術才進行合作,這麼一來便能降低開發失敗的風險。

而這也是研能樂於與學校合作進行開發產品的 主要原因之一。

做好準備 搶進市場

展望未來,奚國元不諱言研能若只靠噴墨頭與墨水匣做為主要業務並非長遠之計。

目前噴墨印表機的市場基本是由惠普、佳能、愛普生與利盟等4大廠所瓜分,而研能的相容性墨水匣只能搭載4大廠的產品生存,一旦大廠的產品改變,研能也必須跟著修正噴墨頭,自己能掌控的部分有限,而且相對較無法將品質提升至更高的水準,正因為如此,研能對於下一階段的主力商品著眼於自主技術的掌握。

以噴墨頭製造技術所涵蓋半導體晶片、電鑄、材料、微細加工、封裝、電控、化學等領域為範圍,研能近年來更積極投入壓電元件與CMOS Camera Modules的研發製造,並已有不錯的斬獲;而已進行商品化的3D Printer目前則進入推廣行銷的階段。

一般而言,在各產業中只有前三名才能順利存活,3D Printer的領域中目前也僅有美國Z Corporation一家獨大,而台灣市場不論是在硬體的製造或是應用上依然算是處於萌芽初期,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印表機大廠莫不對這塊市場投以關注眼神,兩年前甚至更有HP要推出3D Printer的風聲傳出。

為了搶進這領域的前三名,研能使出全力,率先推出國內自製品牌,首波並以學校相關科系(如建築系、美術系、製圖科、醫學院等等)為對象進行市場開發,接著是房仲業、建築事務所、設計等產業,期望藉由一面行銷、一面教育客戶甚至是消費者(End user),讓更多人知道這項產品及其強大的功能性。

3D成型絕對是一個趨勢,只是時間點未定,但在這之前,研能只能做好準備,盡最大的努力將障礙減到最低,讓自己在市場成熟時具備最堅強的實力與競爭力,可以順利搶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