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謎底揭曉,根據《紐約時報》最新報導,這位Google大將不但負責新的事業單位,而且回到了他的老本行:機器人設計。
魯賓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德國蔡司公司(Carl Zeiss AG)擔任機器人工程師,之後跳槽到蘋果擔任製造工程師;2003年創辦Android,2005年被Google收購,之後魯賓便一直在Google工作直到現在。
關於機器人在商業用途的可能性,魯賓已經思考了超過10年的時間,如今隨著相關科技的發展到達一定的水平,正是放手一搏的好時機,魯賓也成功說服了 Google兩位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和佩吉(Larry Page),願意支持他成立新的事業單位,但魯賓不願透露公司究竟提供多少資金援助。
不過,如同魯賓自己形容,機器人計劃就像是登陸月球般,困難重重,但相較於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先前在媒體上透露的無人機運送服務,則有顯得務實許多。
Google未來鎖定的對象並非一般消費者,而是製造廠商(例如電子元件組裝廠)或是物流零售廠商。
不過,魯賓也承認,時間是很關鍵的因素,這項新事業思考的是長達10年的願景。
就目前而言,包括軟體和感應器部分仍有待突破,但硬體部分,例如行動性和肢體動作等問題,都已獲得解決。
為了取得必要的技術和人才,過去半年,Google已收購了7家公司,除了一家日本公司之外,其餘均為美國公司。
目前這項新事業總部設在加州的帕洛奧圖(Palo Alto),另外在日本設有辦公室,但未來也不排除成為獨立公司的可能。
這是繼無人汽車以及Google Glass之後,谷歌另一項出乎意料的新計劃。
相較於其他科技公司,Google恐怕是最讓人感到「眼花撩亂」的科技公司,從搜尋起家,現在的發展可說是無所不包,任何新商機浮現,Google都免不了要「參一腳」,畢竟在轉換週期快速的科技業,得極力跳脫對核心業務的依賴度,持續尋求新獲利的可能,否則只會成為既有成功的最大受害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