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證券12月18號發表了3D列印產業報告,指出目前堆積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技術已經逐漸為市場所了解,因此在過去3年的數據裡,3D列印產業的營收幾乎是以倍數成長,展現了未來3D列印產業成長的極大潛力。
德意志分析認為,目前3D列印產業仍在起飛階段。以美國為例,去年堆積製造僅有22億美元的市場,尚未達整體製造業的0.1個百分比,因此若以整體製造業為大範圍來看,3D列印的市場尚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3D Systems收購全錄 積極應戰競爭者
美國3D列印公司3D Systems於近期收購了全錄(Xerox)位在Oregon Wilsonville的事業群,預計將會有100位工程師與承包商加入3D Systems,更加緊密連結了雙方在3D列印上的專利研發與技術合作。
而3D Systems近幾年頻繁的併購行為,也是他們預計要迎戰廠商Stratesys、及其他廠商低價競爭的策略之一。
關注亞洲市場 Stratasys看好亞洲前景
相較於3D Systems 頻繁併購,3D列印領頭廠商Stratesys也不遑多讓,陸續收購Object及MakerBot,完善各消費等級之產品規劃。
目前Stratesys在亞洲業務往來最多的國家為中國、日本及韓國,預期今年在亞洲市場的表現將達總公司收入的20個百分比、上看10億美元。
Stratesys亞洲區總經理Jonathan Jaglom表示,目前公司於亞洲的人才布局,將達全球員工的9個百分比(140人)。
在這些人當中並無研發人才,而是公司需要一群能夠向市場推廣3D列印價值的人員,在將此技術完善的說明之下,才能進而取得企業、學校或是消費者的信任,提高3D列印機的購買意願與實際購買。
另外在亞洲地區,還有一個3D列印市場強大的推動力,即為國家政府的參與支持。
在中國、新加坡、日本與韓國地區,對於3D列印都持正面態度,對市場推廣有很大的幫助。
Stratesys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亞洲市場能量,投入更多的人力與資源,延續亞洲市場業務發展的亮眼表現。
台灣進軍列印市場 金仁寶、震旦行產品陸續亮相
依據研究機構Gartner 數據指出,目前3D列印市場中,10萬元以下的3D列印市場正在快速成長當中。
台灣國內目前廠商定價從1萬5到10萬元之間,皆有產品將陸續亮相,可望搶食3D列印的新興市場。
台灣首台研發量產的3D列印機-「XYZprinting da Vinci 1.0」,在金仁寶集團旗下之三緯國際立體列印公司的領頭下,即將在2103年年底開始出貨。
他們看準了3D列印未來在個人、學術、文創產業等需求,希望從家庭中的孩子美勞作業、到設計系學生的作品打樣,都能一步步的讓3D列印技術普及到社會當中;而產品以1萬5千元的親民訂價進入市場,不僅展現了其B2C的主要策略,也讓未來進軍國際有著價格上的優勢。
除了金仁寶集團,震旦行也即將於2014年年初推出「震旦3D印表機 F1」,此產品由震旦行、東捷科技及工研院攜手推出,價格訂在8萬元至10萬元的區段,產品目標族群定位於設計工作室、大專院校及消費性產品製造業者。
震旦集團常務董事指出,未來也考慮將提供3D列印機租賃或是代客列印等服務,發展3D列印的其他商業模式。
而除了自有品牌,震旦行也已取得Stratesys中高階靈感系列的大陸代理權,並正於大陸銷售當中。
上述兩家廠商的產品都將在台灣上市後,期望外銷至中國、歐洲、美國及日本市場。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董事長沈軾榮即表示,希望在未來1年內達成全球10萬台的出貨量和3年內100萬台的目標。
而就現階段來看,台灣自有品牌將以平易近人的價格進入市場,是為進入市場的一大優勢,但其產品的性能與價格是否能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將待未來市場審核後一一分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