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help me to click the ad. Thanks!!

Google glass key components - LCOS Panel (立景光電)

掀起穿戴式科技旋風的Google眼鏡,最重要的零組件,來自台南。

為了要掌握這關鍵技術,Google甚至破天荒入股。

奇景光電董事長吳炳昇,如何做出全球科技品牌搶著要的技術?

十一月底,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到訪台積電最新、最先進的台南十二吋新廠。

蜂擁而至的媒體、綠營人士的示威抗議,讓南部科學園區迎來許久不見的熱鬧氣氛。

不遠處的寧靜角落,夕陽斜射之際。

一棟掛著「Himax」招牌的四層廠房,奇景光電董事長吳炳昇,匆匆步上座車,絕塵而去。

附近這場喧囂,彷彿與他毫不相關。

現年五十六歲的他,曾在擔任奇美電子執行副總經理任內,一手打造出周邊偌大的液晶顯示產業群聚。

並以集團技術大臣的身分,主導投資LED、OLED等先進技術,擔任多家新創公司總經理。

這些曾經名噪一時的「小金雞」,隨著奇美電子這棵遮蔭大樹因賠錢而併入鴻海集團,也紛紛以縮編、倒閉收場。

包括今年六月宣告破產的奇力光電。

從這個數百億資金付之一炬的龐大灰燼堆當中,原先專供集團面板用驅動IC的奇景光電,竟像浴火鳳凰一般冉冉升起,重新成為全球科技業矚目的焦點。

當今科技業最夯、吹起穿戴式科技旋風的Google眼鏡,最關鍵零組件——體積比一元硬幣還小的LCOS(矽基液晶),從前段的微影、灌注液晶、封裝等所有製程,都在這座七年歷史的廠房完成。

股價兩年漲九倍

目前月產能約為二十萬片面板。

在Google眼鏡正式開賣時,產能可迅速拉高到月產兩百萬片。

奇景今年還在台南總部旁邊添購土地做擴廠準備,未來產能還可擴充一倍。

為了掌握該技術,Google甚至在今年七月,宣布入股奇景光電旗下的立景光電六.三%(未來一年內還可再加購八.五%)。

連Google員工都私下向奇景道賀,「我們公司從來沒有這樣(直接入股一家公司),你們真的是台灣之光!」

奇景在美國納斯達克的股價,因此在過去兩年間,漲了九倍。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這筆撼動台美兩地的投資,早在一年前便出現先兆。

二○一二年七月,立景光電以換股方式併購一家美國微投影公司Spatial Photonics。

這家公司大有來頭,主要股東Glass Collective創投,是矽谷創投業兩大天王巨星——網景創辦人安德利森(Marc Andreessen)與KPCB合夥人杜爾(John Doer),為了扶植Google眼鏡產業鏈,與Google合組的基金。

現在這些矽谷名人都間接成為奇景股東。

Google、奇景的官方說法,都稱這筆投資是用來擴產。

但長期追蹤奇景的美林證券分析師何浩銘則認為,Google的真正動機,是為了「鞏固料源」。

因為奇景還有另一個罕為人知的新客戶——微軟。

最新款的微軟遊戲機Xbox One,即將推出供玩家選購的微軟版智慧眼鏡,同樣採用奇景的LCOS,讓Google大為緊張,趕緊與奇景「結親」,換取優先供貨。

奇景表示,對客戶資訊不證實也不評論。

也就是說,南科旁邊這個一千二百坪小廠,已成為美國科技巨擘的角力焦點;受國際矚目的程度,可能不遜於旁邊那座傳說中的「蘋果御用廠」——採用最先進二十奈米製程的台積電十四廠。

隨著Google、微軟的眼鏡開賣,奇景明年業績可望大爆發。

根據何浩銘估計,二○一四年,奇景可望出貨九五○萬片LCOS,較今年暴增五倍。

以一片LCOS約二十美元計,可貢獻兩億美元左右的新增營收。

因此,在最新一份研究報告,何浩銘預期奇景明年業績將擺脫近幾年的低迷,營收和獲利將分別大幅成長三二%、七九%。

奇景的營收,甚至有機會在明年達到三百億元,奪回台灣第三大IC設計公司寶座。

兵敗如山倒的面板業,已讓台灣折損無數科技菁英。

為何輩分屬「教父級」的吳炳昇,竟能快速找到第二春?

「他是堅持到最後的人,」和他相交二十多年的好友,友達光電副總經理吳大剛分析。

今天,奇景幾乎成為LCOS技術的代名詞。

其實,這技術早年被看好用在手機、相機上的微型投影機,包括聯電、台達電在內的大廠都投入研發。

但後來紛紛認賠退出。

「碰過LCOS的人後來都不敢再碰,」吳大剛說。

其中,光源亮度一直無法提升,是最大難題。

直到近年,白光LED技術突飛猛進,LCOS的技術瓶頸才迎刃而解。

熬過十多年寒冬,對該技術不離不棄的奇景,遂成最後贏家。

吳炳昇胞弟,奇景光電執行長吳炳昌,曾在法說會提到這段經驗。

「雖然最後很可惜,微投影機最後沒有成為主流產品,但我們學到很多教訓,」他說。

十多年累積的寶貴經驗,讓奇景煉就省電、輕巧,又價格低廉的LCOS,一舉擊敗美、韓競爭技術,成為頭戴顯示系統的最佳選擇。

吳炳昌表示,光是今年,便有十多家新客戶找上門。

吳家世居台南,吳炳昇的父親是水庫工程師,他在成功大學一路念到電機系博士,是前國策顧問張俊彥的高徒。

認識吳炳昇的人,多以執著、堅持等字眼,形容他對技術的深耕態度。

他也是台灣第一批投入開發面板技術的工程師。

工研院電子所的平面顯示器計劃,便是由他與吳大剛兩人奠基,貢獻多數專利。

日後技轉元太科技,也是「雙吳」在幾近克難的狀況下,打造出台灣第一條商用TFT—LCD產線。

此後,吳炳昇協助奇美集團跨入面板業,一樣堅持技術自主路線,迥異於直接從日本技轉,採「拿來主義」的台灣多數同業。

業界認為,這條不一樣的路,正是吳炳昇能帶領奇景從世界舞台的「技術跟隨者」,進階到「領先者」的一大關鍵。

「從零開始,會碰到比較多的彎路,但整個過程也會讓我們學到很多,」吳大剛解釋。

其實,吳炳昇口袋中,足以讓Google垂涎、甚至買單的技術王牌,可不只LCOS一張。

深藏不露的新武器

高盛證券十月二十九日發布一篇十四頁的報告:「陣列相機:新方向、應用,以及Google的願景」。

報告中大膽指出,概念很科幻「陣列相機」(array camera),未來可能成為Android作業系統的標準配備。

也就是說,全球上億支手機都可望採用。

陣列相機是以四個到十六個微型鏡頭,排出一個整齊的「陣列」,模仿昆蟲的複眼,以先進的電腦運算將鏡頭捕捉到的多重影像,合成一個極清晰的影像。

而奇景,正是該領域的全球領先廠商之一。

就在該報告發表一星期後,奇景執行長吳炳昌在第三季法說會上,首度公開承認,正在開發陣列相機,「整個行業都為它的潛力感到興奮。」

奇景與該技術的淵源,來自旗下恆景科技耕耘多年的晶圓級光學技術(Wafer Level Optics)。

該技術仿效半導體的生產流程,可以全自動設備快速、大量生產出芝麻顆粒大小的微型鏡頭,是最適合製作陣列相機的關鍵零組件。

一位前摩托羅拉主管向《天下》證實,Google主導,可望明年推出的下一世代旗艦手機Moto X,可望首度內建陣列相機。

以解決傳統光學鏡頭邁向千萬畫素之後,愈來愈厚的棘手問題。

高盛證券科技分析師嚴柏宇也提醒,如果陣列相機快速普及,將掀起光學業的典範轉移。

傳統光學霸主大立光,在高階鏡頭的市佔、毛利率都有下滑風險。

面對Google即將掀起的下一場破壞式創新,奇景似乎仍是領航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