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help me to click the ad. Thanks!!

立景光電LCOS微顯示器 VS. 三星OLED微顯示器 (Google glass 選誰?)

Seeking Alpha 18日報導,Northland Securities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谷歌(Google Inc.)認為三星OLED微顯示器對谷歌眼鏡「Google Glass」來說不夠亮,因此決定繼續使用奇景光電(Himax Technologies, Inc.)的LCoS微顯示器。

奇景光電ADR聞訊上漲2.35%、收8.91美元。

今(2014)年稍早因市場謠傳谷歌考慮在次世代智慧眼鏡上使用 OLED微顯示器而走勢疲軟。

意法攻微投影

意法半導體(STM)決定攜手品牌大廠,明年第1季推出具革命性的微投影機,一般預料會應用在新的手機產品,可能再掀起新一波微投影旋風,台廠預料也將因此再聚睛。

意法執行副總裁暨類比、MEMS和感測器事業群總經理維格納(Benedetto Vigna),日前透露意法正與開發商合作導入新一代微投影機的開發,至於客戶會以何種產品形式呈現,礙於商業機密不便透露。

稍早台廠也積極投入將微投影導入於手機應用,三星去年也推出首款整合微投影的手機,但市場接受度不高。

意法累積多年在微機電元件(MEMS)技術,開發出靜電致動器及電壓致動機,導入開發出全新的微投影機等技術,預料將於明年第1季推出。

維格納強調,全新開發的微投影產品體積小、功耗更低,而且產品不會因焦點不同而失去清晰度。

市場推測意法可能與中國大陸手機大廠合作,主因是大陸智慧型手機快速竄起,且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意法可藉與大陸手機廠合作,擴大在微機電元件全球市占率。

維格納指出,行動裝置、穿戴式產品及物聯網大量導入微機電元件應用,意法具備完整的微機電元件(MEMS)解決方案,包括微型驅動器、體感元件及環境感測器和微型麥克風等,有機會成為這波產業興起浪潮的贏家。 

京東方參股美國企業,切入穿戴市場

京東方日前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BOEOH出資約500萬美元,認購美國Meta公司部分優先股股權,此舉是實現在可穿戴智慧設備和增強現實技術等創新性、顛覆性技術領域的戰略佈局及技術人才的積累。

京東方表示,增強現實技術是通過系統提供的虛擬資訊增加使用者對現實世界感知的技術,它將系統所生成的虛擬物體、場景或系統提示資訊疊加到真實環境中,通過立體觸控,實現真實環境與虛擬世界之間的互動,為虛擬實境技術的一個細分領域。

Meta公司主要產品「Space Glasses」是一款可以"拓展現實環境"的智慧眼鏡,定位為增強現實環境平臺,將資訊以3D成像形式和現實對接,有望改變生產製造、醫療及遊戲等眾多領域的技術生態環境。

京東方認為,虛擬實境技術經歷過泡沫期後,正處於復甦期,當前投資時機較好。

Meta公司技術發展路線清晰,其產品在未來可以取代個人電腦,應用範圍廣泛。

投資Meta公司,可利用其現有技術優勢和人才團隊拓展公司在虛擬人機交互領域的佈局,並為公司切入這個業務方向積累技術人才等相關資源。

未來將利用多年來在半導體顯示、觸控和系統集成領域積攢的技術經驗,為今後虛擬人機交互技術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傳三星明年3月發佈智慧眼鏡 搭載Tizen系統

傳三星明年3月發佈智慧眼鏡 搭載Tizen系統

之前曾有消息稱,三星正在秘密研發一款搭載Tizen系統的智慧眼鏡,名為Gear Glass。

而根據最新的傳聞,這款設備的名字可能是Gear Blink,計劃中的發佈日期是明年3月份。

無論被叫作Gear Blink還是Glass,三星的這款設備顯然都會成為谷歌眼鏡的競爭者,但前者的目標群體應該是主流消費者,而不是作為一款小眾設備問世。

考慮到三星的一貫作風,他們可能會搶在其他競爭者前頭開發出這樣一款設備。

不過對於三星來說,這樣一款產品將會面臨著一些問題。

這個問題並非是大眾對於智慧眼鏡的接受程度還很低,而是在於這款設備將會採用的作業系統。

即便是對於Android用戶來說,Tizen系統也並不是他們所熟悉的。

而如果Tizen智慧手錶已經讓谷歌不高興了,那這款Tizen智慧眼鏡的情況也不會好到哪去。

Gear Glass/Blink的蹤跡目前還僅存在於專利申請當中,而這並不等同於實際的產品。

不過這些專利申請的確展示了某些相當有趣的點子。

最新曝光的一份專 利申請展示了一款更加偏重於增強現實而非顯示Google Now卡片或提供語音反饋的設備。

在專利當中,用戶可以在自己的手上看到一塊虛擬鍵盤,用以提供便捷的文字輸入。

傳聞稱Gear Blink/Gear計劃于明年3月份發佈,可能會和Galaxy S6一同亮相。

Facebook明年也要賣眼鏡了 只要350美元

Facebook明年也要賣眼鏡了 只要350美元

Oculus Rift是一家虛擬現實技術公司,它近期被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

據了解,公司將在明年銷售此眼鏡,售價為200美元左右。

Mark Zuckerberg表示,這款眼鏡會改變人們的交流方式,不過就目前來看,這款眼鏡主要用於遊戲使用。

並且,21歲的公司成立者表示,這款眼鏡會以儘量低的價格銷售。

每日郵報記者之前體驗了這款眼鏡的最新版本,售價為350美元,主要針對想要寫VR應用程式的開發員們。

剛開始這款眼鏡會讓人覺得十分笨重,可實際上它非常輕便。

一旦你進入了虛擬世界,你會忘卻對它的一切疑慮。

這項技術雖然目前只有開發員的版本,雖然還不能完全讓你覺得置身於真實世界,不過已經能讓你感覺自己身處於一個虛擬的環境。

關於這款眼鏡的遊戲等已經越來越多,比如,能讓你置身於虛擬的過山車或是迷失的太空中,並且圖像會隨你的頭部轉動而移動。

這款眼鏡還沒有完全達到完美的程度,不過指日可待。

據Oculus的合作成立人 Nate Mitchell表示,Oculus Rift 的用戶版本還沒有確定發行日期,一旦開始銷售它的價格會在200到400美元左右。

Mitchell向Eurogamer 透露了大概的價位區間,但並沒有敲定價格。

公司還表示他們與三星就手機版本的虛擬眼鏡進行了合作,將會於今年開售。

但手機款的Oculus 並不會像之前的那款那樣具有頭部跟蹤裝置及高清顯示畫面。

Facebook在3月25日,通過20億元美金收購了Oculus首批設備。

首席執行官Mark Zuckerberg表示,這次的交易反應了他的公司對於“未來平臺”的渴望:“這是我生活中所體驗過的最與眾不同的東西。

這家公司是所有虛擬現實技術領域最傑出的公司之一,並在近期開發了350美元的開發者版本的眼鏡。

Zuckerberg還說道:“Oculus將創造出最佳的社交平臺,並且改變我們 工作、玩耍及交流的方式。

身臨其境的遊戲將會是第一步,Oculus已經有了一些更大的計劃,我們希望這些計劃能被加速發展。
   
Rift 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被遊戲圈人士預言過,並且在開發此平臺的過程中,開發者們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我們希望通過幫助Oculus開發出他們的產品,以支援更多遊戲的開發。

試著想象一下,當你處在一個虛擬環境裏面,身邊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或老師,你們在一間教室裏上課,亦或是你去看病,通過這個方式你和醫生實現了面對面的交流。

來自墨西哥的設計師Carlos Pendas表示:“我時常展望未來一兩年內Oculus Rift將成為一個革命性的產品,像iPhone引領了智慧手機的潮流一樣。”

現年21歲的Oculus 公司成立者Palmer Luckey在15歲時,于父母的倉庫中創辦了這家公司的雛形。

他在高中時期就自己發明瞭一個頭戴式虛擬顯示器。

在他大學的時候他發明瞭第一款 Oculus Rift。

MailOnline在拉斯維加斯的CES秀中見到了Luckey,而他則對他的產品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他堅信技術的時代已經來臨。
   
這家公司起初很快便在Kickstarter籌集資金,一開始他們收到來自矽谷的一些投資,而如今,他們已被Facebook通過20億美元買斷。

他表示: 我希望Rift 原來尖銳的外形變得更加圓滑。

它將成為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將會引領全世界體驗前所未有的經歷,而這才只是剛剛開始。

EA 已針對穿戴式裝備展開研究 未來計畫推出相關遊戲應用

在 Apple 正式發表 Apple Watch 之後,穿戴式裝置在近幾年內將可望正式普及,未來在這類裝置上的運用除了健身與健康記錄外,許多廠商也看到了遊戲應用的商機!

在 Cnet 與 EA 行動遊戲總監 Frank Gibeau 的訪談中,就透露了 EA 目前已開始對穿戴式裝置進行了研究。
 
談到對於 Apple Watch 的看法,Gibeau 認為儘管目前還處於一個相當早期的階段,但像這樣的穿戴式裝置將可能會形成一個遊戲平台。
 
他以 Oculus 與 Google Glass 等裝置來舉例,愈來愈多的穿戴式裝置在效能以及容量上都隨著時間的推進而變得更加先進,而他認為這類裝置將會是未來遊戲的一個重要趨勢。
 
  •  
  • Apple Watch 的開發者套件 Watchkit 可讓開發者盡情打造各種應用
以 Apple Watch 來說,目前 EA 共有兩組團隊在針對這類裝置進行研究,但他們並不是打算在 Apple Watch 上製作獨立的遊戲,而是會利用表上的運動感測元件,來讓玩家達成某些條件後,在 iPhone 上的遊戲解開某種成就或要素。
 

除此之外他也舉例或許玩家也可以在無法使用手機時,在表上進行合成、交易物品等簡單動作。
 

除了 Apple Watch 外,Gibeau 也指出效能提昇後的 iPhone 6 系列這樣的東西是相當有潛力的!而因為手機效能的大幅提昇,也使得 EA 投資多年,可針對行動平台開發高品質遊戲的 Frostbite 引擎即將可以看到成果。
 
Gibeau 表示,雖然遊戲主機與手機的效能差距逐漸變小,但給玩家的體驗還是大大不同的。

一般玩家會在主機玩上一個小時以上,但在手機上通常只有兩分鐘,要了解這樣的差異才有可能在不同的平台獲得成功。

新世代光通訊網路Workshop--On Silicon在WSS之研發應用 (LCOS)

[新世代光通訊網路Workshop--On Silicon在WSS之研發應用] 於2014年8月28日在中華電信研究院舉行。
 
現場吸引了27家網通相關業者與專家共51名與會,會場相當熱鬧。
 
TOSA產學研聯盟理事長黃秀園教授曾是電信研究所的開國元老,於致詞時也揭示了光通新世代的來臨,帶給業者新的契機。
 
緊接著由地主中華電信研究院資深計畫經理鄭玉鉅博士發表專題報告[矽基液晶技術在通訊網路之應用],鄭博士透過中華電信抽樣實測網路數據訊流資料,提出大小訊務分流的觀念以及全光內容傳遞網路之可行性。
 
目前LCoS的技術最快只能在1.2μs以上才能轉變光方向一次,若以100 Gbps傳輸速率來算需15K Bytes以上才能轉變光方向一次。
 
因此LCoS的技術比較適合不常轉變光方向的ROADM及光測量台使用。 
 
影音或相片檔案通常流量很大,且至少大於15K Bytes,因此若碰到影音或相片檔案也就是大於15K Bytes的資料就用OFS來傳送,其他小檔案及控制信號就用傳統IP網路傳送即可。 
 
如此在發展更高速傳輸網路時也能兼顧既有設備的有效運作,實為符合經濟效益之具體方案,獲得與會者的高度認同。
 
隨後上場的是台灣科技大學的周錫熙教授,是畢業於劍橋大學的後起之秀。
 
他報告[液晶及矽基液晶元件在光纖交換系統之應用],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了LCOS-based Switching Principle在WSS的運用,並點出MxN光交換系統的可能發展,獲得熱烈迴響。
 
經過交談熱絡的茶點時間後,由智邦集團李炎松董事長主持Panel Discussion。
 
首先由禾鈶公司邰中和董事長介紹LCoS最新技術發展與市場機會黄理事長也補充說明LCoS在WSS通訊技術之應用發展Roadmap,透過與劍橋的合作能突破國際大廠專利的圍籬。
 
台灣科技大學光電中心的廖顯奎主任也代表TOSA的WSS專案委員會的召集人李三良副校長,表達學界要多做功課,多去發掘業界面臨的問題。
 
中華電信研究院蔡聰明副院長,同時也是TOSA網通專案委員會的召集人,業者若有相關問題,中華電信研究院可藉由學界的協助,在三天內回覆request,期盼建立"產業出題,學界解題"的產學合作模式。
 
曾任中華電信大家長的李董事長補充提出"使用者出題,學研界解題,產業製造"產學研投入共同研發的可能性。
 
此次研討會在演講者合照後圓滿結束,期盼有後續合作專案的產生。

3D列印協會會員大會9日舉辦

為推廣3D列印人才培訓,進行3D列印技術研發及產官學研暨國際合作,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3D列印協會(英文名為Additive Manufacturing Association of Taiwan,AMAT)於9月9日舉辦正式成立會員大會,與會來賓多達百來位,包括臺灣科技大學廖慶榮校長、台大教授羅仁權、行政院科技會報、台北市電 腦公會、研能科技、普立得科技、實威國際、台灣Renishaw、金工中心等單位,涵蓋產官學研等各領域。

據了解,3D列印協會將從事以下任務,包括:(1)三維列印發展之研究事項,(2)三維列印之應用及推廣事項,(3)三維列印技術及產業發展之建議與諮詢 事項,(4)三維列印與產業之合作聯繫事項,(5)三維列印產業人力需求評估暨人才培育工作事項,(6)參與及推動三維列印國際合作相關事務。

在正式成立會員大會同時,也進行理事長選舉,在經過會員公開投票選舉之後,台科大工學院院長鄭正元教授正式被選為3D列印協會理事長。

鉅景SiME智慧眼鏡 擴增實境導航

鉅景於IFA展出SiME智慧眼鏡及無顯示器的攝影眼鏡。圖/鉅景提供

系統級封裝廠(SiP)廠鉅景(3637)昨(8)日於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展出最新的SiME智慧眼鏡即時導覽服務。

鉅景指出,使用者在 戴上SiME智慧眼鏡並觀看前方的陳列物或圖文後,標的物的相關資訊就能立即顯示於眼鏡螢幕上,並可以結合室內定位技術體驗擴增實境的導航功能。

鉅景總經理戴昌台指出,SiME智慧眼鏡的導覽服務是以獨立的Android 4.4系統為運作平台,共整合了物件辨識、定位功能及訊息推播服務,如果與場域的雲端伺服器連結,就能即時提供展品的實境導覽。

戴昌台認為,自2012年Google眼鏡推出至今,智慧眼鏡的硬體架構及產業鏈已逐漸成型,為了要實現眼鏡裝置的「易用性」,現階段將由應用軟體及雲端服務接續發展並趨動智慧眼鏡進入生活中。

為了讓使用者能自動化接收展示區的即時資訊,一個完整的智慧眼鏡導覽系統,需要納入考量的設計包括獨立運作的輕巧型眼鏡、友善的使用介面、豐富的內容播放以及雲端資料庫的服務與管理,並藉由高度的軟硬體整合,提供順暢暨自然化的資訊導覽服務。

鉅景展示的智慧眼鏡系統,包括以5合1微型化系統晶片為設計核心,其中有應用處理器、無線通訊、衛星定位、光學模組、顯示器、感測器及電池模組等關鍵元件的整合經驗以及Android系統環境的開發,目前推出的眼鏡方案共有資訊型的SiME智慧眼鏡及無顯示器的攝影眼鏡(Cam Glass)。

Samsung Gear VR 3D影像帶著走



穿戴式智慧裝置是今年IFA展的重頭戲之一,不論在造型設計或功能上都更吸睛。

三星昨天發表了搭載2吋曲面Super AMOLED螢幕的Samsung Gear S、藍牙耳機項圈Samsung Gear Circle及頭戴式穿戴裝置Samsung Gear VR Innovator Edition,再次擴展行動生活新定義。

Samsung Gear VR是三星與facebook子公司暨虛擬實境技術領導者Oculus攜手的結晶,搭配Samsung GALAXY Note 4的5.7吋Quad HD Super AMOLED螢幕,能呈現360度的3D影像觀賞效果,讓使用者彷彿置身舞台中央,也可透過VR虛擬實境暢玩遊戲。

在發表會前已提前曝光的Samsung Gear S,曲面螢幕搭配可換式表帶,為智慧手表的舒適性及時尚感加分,因設有3G SIM卡插槽,即使不與手機連線也能接聽電話、回覆訊息或接收通知;內建GPS搭配HERE提供的行人轉向提示導航功能,更讓發表會上的媒體驚豔不已。

Samsung Gear Circle是一款藍牙耳機,透過磁力鎖可環繞在頸部配戴,有來電或簡訊通知時會震動提示。

Samsung Unpacked - Gear VR and Oculus with John Carmack

挑戰 Google Glass 法國 ORA-1 明年上市

 0904-1a

談起穿戴式裝置,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手錶或健康手帶,忘記了眼鏡也是其中之一。

法國公司 Optinvent 早前就研發了挑戰 Google Glass 的新式智能眼鏡 ORA-1,並且嘗試在 Kickstarter 測試反應。

Optinvent 本身研發 AR 眼鏡和 eye-display 技術多年,ORA-1 是將為開發者而設的智能眼鏡,隨後公司會推出一般消費者使用的版本。

ORA-1 的最大特色是 Flip-Vu 功能,用戶可以調整眼前的顯示屏以 AR 擴增實境或 Glance 模式顯示。

兩者不同之處是 AR 模式資料會顯示在用戶的視線範圍,而 Glance 模式則要求用戶自行向下望才可以看到顯示。

ORA-1 現時預載 Android 4.2.2 系統,可以執行 Android Apps。

Optinvent 直言 ORA-1 就好像將一部平板放在智能眼鏡內一樣。

Optinvent 期望消費者版本的 ORA-1 能夠在明年 8 月推出。

現時開發者版本售價為 599 美元,消費者版本則售 300 美元(分別 4,642 和 2,325 港元)。

德儀推微投影新品 大啖抬頭顯示器商機

全球類比IC龍頭廠德州儀器(TI)今(27)日宣布推出新款微投影產品DLP LightCrafter Display 2010評估模組,德儀表示,此款開發工具能讓客戶能夠快速評測德州儀器的0.2吋TRP WVGA顯示晶片組。

德儀強調,此微型顯示晶片組主要是為滿足微投產品實現亮度更高、且效能更高的新一代投影顯示所設計開發,可廣泛應用於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數位相機、行動配件、互動式平面運算、數位招牌、後裝抬頭顯示器以及近眼顯示等。

Oculus @ GDC 2014

無鏡片/支援手勢辨識 百度眼鏡正式發表

由百度眼鏡佩戴者的正前方來看,似乎不像Google Glass一樣易惹人嫌惡。(圖/驅動之家)

今(3)日百度世界大會中,一如外界所料發表了「百度眼鏡」,其展示影片也首度曝光,向對智慧型眼鏡或是此產品感興趣的朋友,揭曉了百度眼鏡可能帶來的消費革命。

不同於Google Glass,百度眼鏡(BaiduEye)並沒有鏡片,反倒要像運動型耳機一樣的佩戴。

由配戴者的正面看來,百度眼鏡依舊配有攝影鏡頭,用來針對使用者的手勢進行捕捉與辨識。

使用者僅需在空中指出某一物件,或是透過畫圈圈的方式將視野中的某物體圈起來,百度眼鏡中的處理器便可在辨識使用者的手勢後,進行圖片搜尋,並透過眼鏡側面的耳機將搜尋結果傳達給使用者。

如此一來,若是使用者單獨使用時,可以成功將線上(Online)以及線下 (offline)進行無縫接軌,革新現代人的行動數位生活。

而若是商家的店員佩戴上百度眼鏡,似乎就可重現電影「關鍵報告」中經典情節,待百度眼鏡辨識出顧客後,便能提供個人性的貼心服務。

而先前Google Glass已經嘗試啟用的博物館導覽服務,也有機會在百度眼鏡上重現,應用範圍十分廣泛。

然而,百度並未公布百度眼鏡的上市價格與相關時程。若想實際體驗它的效果,恐需等候不少時日。

ORA-1 Smart Glasses Combine Augmented Reality with Mobility

Optinvent ORA Smart Glass

奇景旗下立景宣布與法商合作開發「擴增實境眼鏡」

奇景光電(那斯達克代號:HIMX)宣布子公司立景光電(Himax Display)與主要生產ORA智慧眼鏡的法國製造商Optinvent SA(以下簡稱Optinvent),雙方將更進一步合作開發新一代智慧眼鏡,此種「擴增實境眼鏡」,將是智慧眼鏡市場中技術最先進的產品。

這是奇景繼日前宣布與以色列「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眼鏡製造商Lumus攜手開發新一代、鎖定主流消費市場的智慧眼鏡後,再度與「擴增實境」眼鏡製造商Optinvent合作。

奇景表示,「擴增實境」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並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可應用在螢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並進行互動;「擴增實境」的智慧眼鏡,可讓使用者戴著眼鏡看實境,同時也可以接收email訊息、玩遊戲、電話會議、遠程培訓及遠程醫療等,亦可做地圖、GPS地圖導航的 升級應用。

奇景執行長吳炳昌表示,奇景在先前與Optinvent雙方技術合作成功後,進一步與Optinvent擴大合作夥伴關係,而Optinvent已開發的先進技術,將幫助創造「擴增實境」眼鏡主流消費市場的可觀需求。

Optinvent執行長Kayvan Mirza表示,Optinvent再次選擇奇景為合作夥伴,主要是奇景創新高品質的LCOS新技術,可快速配合Optinvent下訂單的需求;奇景微型顯示器是智慧眼鏡最重要零組件,特別是在面板效能及功耗部分,與ORA智慧眼鏡視網膜投影引擎可以縝密搭配;相信導入奇景的技術與開發能力,能提供高品質及高度精密的整合性產品。

奇景攜手法商開發擴增實境眼鏡

奇景今天宣布子公司立景光電與主要生產ORA智慧眼鏡的法國製造商Optinvent SA,將更進一步合作開發新一代智慧眼鏡,此種「擴增實境眼鏡」,將是智慧眼鏡市場中技術最先進的產品。

這是奇景光電繼日前宣布與以色列「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 AR)眼鏡製造商Lumus, Inc.攜手開發新一代、鎖定主流消費市場的智慧眼鏡後,再與「擴增實境」眼鏡製造商Optinvent合作。

「擴增實境」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並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可應用在螢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並進行互動。


「擴增實境」的智 慧眼鏡,可以戴著眼鏡看實境,同時可接收email訊息、玩遊戲、電話會議、遠程培訓及遠程醫療等等,亦可做地圖、GPS地圖導航的升級應用。

奇景光執行長吳炳昌表示,奇景先前與Optinvent雙方技術合作成功後,此次與Optinvent擴大合作夥伴關係,Optinvent已開發的先進技術,將幫助創造「擴增實境」眼鏡主流消費市場的可觀需求。

Optinvent執行長Kayvan Mirza表示,奇景創新高品質的LCOS新技術,可快速配合Optinvent訂單的需求。


奇景微型顯示器是智慧眼鏡最重要零組件,特別是在面板性能及功耗部分,與ORA智慧眼鏡視網膜投影引擎可以縝密搭配。

九月份持股公告 (2014)

股票清單:                                    趨勢題材:

1. 研能科技  (興櫃8197)               a. 數位印刷革命  b. 3D列印  c. MEMS微流體技術

2. 立景光電  (未上市)                   a. Google glass (LCoS)  b. 穿戴式科技  c. 微投影技術

3. 岱稜科技  (3303)                      a. 冷燙薄膜技術 (全球第三大)  b. 光電薄膜技術

搶3D列印商機 科技部周四擬對策

3D列印技術的發展,將帶動全球第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部本周四將向行政院會報告3D列印的未來與發展策略,科技部表示,未來我國將在家用類和工業用雙管齊下開發,初步選定航太、醫材及機械等領域切入發展,未來2020年預估商機達40億美元,我與日韓可一爭長短。

科技部及經濟部均各投入約二億元資源,投入3D列印技術的研發,主要在設備、材料及創新應用等三大層面,設備中包括關鍵模組發展。


創新應用方面,經部技術處長林全能表示,美國最夯發展,都是高分子材料的民生用途。

林全能說,運用3D列印技術設備及材料應用在實際產品的生產,初步選定生醫、航太及金屬三方向。


生醫方面例如人工骨骼,齒模,脊椎等人體植入物產品;航太方面,則以複雜零組件為主;其他有工業產品像複雜工具機模具,利用3D列印溫控會更佳。

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長馮展華也指出,未來3D列印的技術發展,不會集中在單一人工便宜的基地,傳統生產基地及行銷管道都會被打破,只要被授權取得 3D列印技術後,全球各地都可以是生產基地,因此誰能發展出成功軟體設計,擁有最多智財權的人,就能賺錢,而非製造者,可說是第三次的工業革命。

馮展華說,未來有二大主軸是我國切入主力,一是3D列印設備及耗材能掌握一定比例以上,利用印表機帶動耗材的產業供應鏈發展;而印表機市場區主要在軟體設計。


文化部有數位典藏的基礎,是中華文化的特色,若能變成3D列印的亮點,建立巨量資料,未來我國3D列印的印表機一定會銷售很好。

馮展華指出,工業用3D列印設備,我主要競爭對手為日本,而歐美各國勢將以台灣為代工基地,雖然目前工業用以台日韓三方競爭最激烈,但我中部工具機產業技術能力較南韓佳,耗材供應鏈的製程技術也相當有競爭力,這是台灣發展3D列印技術最大優勢所在。

他表示,未來生活中使用的戒指都可以用3D列印技術來設計,以金粉鈦合金粉或白金金粉作為材料製造,對此,林全能表示,工研院南分院有一個鐳射光谷,今年已利用3D列印設備製造出黃金飾物,在新加坡得獎,材料正是金屬粉。

前瞻思維,擘劃3D列印產業藍圖 (台灣科技部)

政府推動3D列印科技產業,科技部訂出民國107年培養百萬名3D列印應用與文創人才、掌握世界30%的3D列印機產能等目標。

科技部上午在行政院會報告「3D列印科技的發展及推動」指出,目前由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督導跨部會創意與3D列印推動計畫,積極推動台灣3D列印工作。

科技部說,經濟部推動3D列印產業政策、關鍵零組件、系統開發與產業扶植,科技部推動創新應用、關鍵技術與軟體開發,教育部推動教育普及與人才培育,衛福部推動3D生物列印醫療相關法規研擬,文化部推動工藝設計於3D列印應用面向的卓越人才培育等。

科技部表示,台灣多中小企業,具分散式群聚製造特色,產業結構適合發展3D列印產業,不論是開發自有品牌或替國際大廠代工都有相當契機。

科技部訂下目標,預計在民國107年達到從關鍵零組件、材料到軟體技術完全自主的3D列印產業群聚;掌握世界30%的3D列印機產能;培養百萬名3D列印應用與文創人才;建立世界級的創意設計與中華文化藝術巨量資訊圖庫。

行政院長江宜樺聽取報告後表示,3D列印科技產業相當符合政府推動產業朝高值化、在地就業的產業政策目標,請相關部會以前瞻思維,積極擘劃台灣3D列印產業策略藍圖,並踏實、有計畫的逐步達成,請政務委員蔡玉玲持續協調部會推動相關工作。

江宜樺期許未來台灣除能建立從關鍵零組件、材料到軟體技術完全自主的3D列印產業外,也能培養一流3D文創人才,建立世界級的創意設計與文化藝術巨量資訊圖庫。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表示,德美韓等國家已積展發展3D列印政策,臺灣有許多中小企業,具分散式群聚製造特色,產業結構適合發展3D列印產業,較南韓更具競爭優勢,不論是開發自有品牌或替國際大廠代工都有相當契機,除此之外,開發創新技術、創意設計或藝術創作的數位化等,也都是台灣發展3D列印的機會,未來3D列印產業逐步發展後,能帶來就業機會,並創造良好的市場效益。

3D列印科技的發展與推動 (科技部)


3D列印3年內有成 科技部首推生醫

3D列印技術百家爭鳴,科技部日前制定多項計畫,主要推動醫療器材、生醫材料、客製化人工骨骼與齒模技術,其中客製化數位齒列矯正系統已逐步成。

預計在107年達到關鍵零組件、材料與軟體技術完全自主的3D列印產業聚落。

科技部28日在行政院院會中報告我國3D列印科技的發展指出,根據CNBC報告,3D列印市場5年內將在全球成長5倍,到了2025年產值預估達40億美元。

目前我國的金寶集團、研能科技、揚明光學等都是3D列印的知名品牌,未來將發展各式產業特用的3D印表機。

科技部指出,我國掌握多項3D印表機的關鍵技術,如中山科學研究院高能量雷射源、工研院與中正大學、清大掌握的控制器與控制軟體、以及台大、中正、清大研發的繪圖及電腦輔助製造軟體等。

預估後續將可用於牙科、汽車零組件等產業專用3D印表機。

目前行政院也進行跨部會的3D列印推動計畫,如經濟部主導產業政策制定、工業局負責新產品開發計畫,科技部以專題研究和產學合作的方式推動創新應用與關鍵技術研發,衛福部則負責制定3D列印醫療器材相關法規。

另外教育部、文化部也都參與3D列印人才的培育。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指出,由於硬體的價格一直都在下降,販賣印表機本身利潤不大,若光是用在民生代工,製造各式零件,利潤也無法提升。

因此科技部推動各項計畫,希望能把專業的「know how」跟3D列印技術綁在一起,如專用在牙科的數位齒列矯正掃瞄系統,可製作客製化的隱形矯正牙套、假牙,或是專做人工骨骼,就能夠提高獲利。

目前科技部執行中的計畫包括馬達設計、客製化骨折內固定器、生醫粉漿材料積層噴印製造研發、口腔癌顱顏顎面重建的整合型研究、金屬粉末雷射燒結積層製造等。

林一平說,另外像是中國特色文化商品法藍瓷,早在10年前就已3D列印科技進行藝術創作數位化,瓷器上的細微零件都是由3D列印而成。

科技部預計在107年達到關鍵零組件、材料與軟體技術完全自主的3D列印產業群聚,並掌握全球30%的3D列印積產能,建立藝術巨量資料圖庫。

愛普生新創業務 拚出好成績

愛普生(EPSON)在台銷售產品日趨多元化,並在日前台北電腦應用展中,傳出銷售佳績!

以去年才投入的運動手表系列-EPSON Runsense路跑教練為例,在新品加持,光是台北應用展期間實體、網路通路和前一個月相比,合計成長五成,力拼台灣運動手持裝置企圖心明顯。

EPSON Runsense 路跑教練可搭配Runsense view APP,在台北應用展中熱銷。 台灣愛普生/提供

台灣愛普生影像科技事業部總經理呂理迪說,根據IDC等最新市調資料,愛普生利基業務如噴墨印表機、投影機等,目前表現依舊是市場領先品牌,為開創多元業務,愛普生自2012年在台引進一系列智慧穿戴裝置,以核心感測技術為基石,拓展多項結合雲端、穿戴式生活娛樂產品,如今此新創業務,在日前結束的台北電腦應用展中,獲得市場肯定。

以新款智慧眼鏡EPSON BT-200 3D為例,具雙透明顯示螢幕、頭部動態追蹤、前置攝影鏡頭為體驗群眾帶來數位與實體世界的震撼,應用展期間,每日慕名體驗人數絡繹不絕,預購人數超越預期;至於EPSON Runsense 路跑教練,以同級最高GPS 30小時超馬電力, 搭配智慧型裝置APP,藍牙即時上傳分享,深受路跑迷喜愛,開賣首月網購通路成長三倍,應用展整體銷售量大幅成長五成,不少民眾一次購買多組,和家人朋友 一起使用分享路跑樂趣。

最新3D智慧眼鏡EPSON BT-200,應用展首度亮相後,預購表現亮眼。 台灣愛普生/提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台唯一藍牙手寫標籤機EPSON LW-600P,以不到4,000元搶市外,因全線標籤機產品已在企業、學生、主婦市場取得不錯的銷售表現,此次EPSON LW-600P的推出,同時帶動愛普生於應用展期間銷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四成。

呂理迪最後說,愛普生近年創新的產品布局,希望能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智慧生活方案,同時讓企業能因愛普生產品提升競爭力,預估今年在台銷售表現有機會再創新高。

Google 獲批令你的眼鏡可以內嵌 Google Glass 的專利!

Google 欲推出 Google Glass 系列產品,但至只是在美國開售開發人員版本,真正向大眾發行的版本仍未有任何消息。

不過,Google Glass 的元件就在眼鏡框之外,不單明顯得影響外觀,而且容易引人察覺是否正在偷拍,令你出入不方便。不過 Google 最近獲得一個專利,是如何把 Google Glass 嵌入眼鏡之中而不會影響到外觀的專利。

這個專利是由 Google 工程師 Mitchell Heinrich 名義提交,這個工程師曾獲得多項 Google Glass 的專利。

整個專利就是把 Google Glass 的鏡頭和顯示螢幕,嵌入在眼鏡的內側,螢幕變得更小。

同時螢幕十分接近鏡片,在內側加上元件也不影響配戴眼鏡時對視力的影響。

不過 Google 仍未有任何 Google Glass 發佈的消息,相信想試一下 Google Glass 的用戶,還需要等待一段漫長時間,而這個專利是否會進一步用作改裝你的眼鏡,或是只是專利的圖片般以完整的眼鏡形式推出,這專利似乎未有答案,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就算是戴眼鏡的人都可以使用 Google Glass 了。
gogle-glass-no-projector
Google Glass 最新專利圖片,可見 Google Glass 內嵌到眼鏡框之中。

奇景、Lumus攜手開發次世代主流消費用智慧眼鏡

谷歌(Google Inc.)今年在年度軟體開發商大會上完全沒有提及谷歌眼鏡(Google Glass)、跟兩年前透過高空跳傘影片高調宣傳的態度呈現極大的落差。

但,這並不代表智慧眼鏡相關供應商就得痴痴等待谷歌的關愛眼神。

影像顯示處理IC設計公司奇景光電(Himax Technologies, Inc.)18日宣佈與以色列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眼鏡生產商Lumus, Inc.攜手開發次世代、鎖定主流消費市場的智慧眼鏡。

奇景、Lumus在戰鬥航空領域已經合作多年、攜手生產領先市場的頭盔顯示器。

奇景執行長吳炳昌表示,奇景非常高興能夠擴大與Lumus現有的合作關係。

他指出,Lumus已開發出一種創新的技術、將可使擴增實境眼鏡成為下一個人人必備的消費裝置。

Lumus執行長Zvi Lapidot指出,卓越獨特的LCOS技術、量產能力以及前瞻的技術應用是Lumus選擇奇景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的關鍵。

奇景專為智慧眼鏡設計的微型顯示器搭配Lumus透明顯示器為真正的擴增實境與免持穿戴運算裝置創造出理想的解決方案。

奇景ADS 19日上漲0.13%、收7.75美元,連續第3個交易日收高。

Lumus smartglasses mostly get it right 2014

奇景光電技術和Lumus公司,公司宣布合作開發下一代智能眼鏡

8:08 am Himax Tech and Lumus, Inc. announce collaboration to develop next-generation smart glasses (HIMX) : The co with Lumus announced another joint initiative to continue developing the next-generation of smart glasses that will set new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in imag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The co notes their microdisplay,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smart glasses, combines smoothly with Lumus' transparent display, creating the ideal solution for true Augmented Reality and hands-free wearable computing

上午08時08奇景光電技術Lumus公司公司宣布合作開發下一代智能眼鏡HIMXLumus公司共同宣布再次聯合行動繼續開發下一代智能眼鏡,將設置圖像的新技術標準質量和性能。聯席指出他們的微型顯示器專為智能眼鏡的設計結合平穩,Lumus公司“透明顯示器,從而為增強真實的現實和免提可穿戴計算的理想解決方案

TI DLP強化穿戴裝置顯示


穿戴式裝置的龐大商機,吸引了各家電子廠商加入市場,而其產品型態多樣 化,更讓許多技術在穿戴式裝置中有了新的應用,例如微投影顯示或者近眼顯示技術。

目前,就智慧眼鏡及頭戴式顯示器來看,以LCoS為主要的關鍵技術,不過德州儀器(TI)DLP產品部門台灣業務經理賴彥昇指出,DLP設計彈性化,且能夠支援各種光源,包含可見光及不可見光,因此非常適用於穿戴式裝置當中。


德州儀器的DLP技術目前已廣為市場所熟知,其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大,賴彥昇指出,DLP可說是最具彈性化設計的半導體技術,大從電影院投影,小至穿戴式裝置都能夠支援,而截至目前為止,DLP出貨量已超過四千萬顆,顯見市場對於DLP技術的青睞。

而隨著Google推出Google Glass,帶起了一陣智慧眼鏡熱潮,讓近眼顯示技術有了更多的應用。

不過事實上,早在Google Glass穿透式的顯示技術之前,賴彥昇表示,近眼顯示在市場中已發展了一段時間,而近來搭上智慧眼鏡風潮,讓DLP技術有了一些新的著墨。

為此,TI在去年推出新的DLP微投影晶片組,其具備Tilt & Roll Pixel(TRP)以及IntelliBright影像處理演算法兩大特點,前者能夠將系統變小、降低功耗同時又提高效能,且可提供更好的影像顯示,後者則能夠透過演算法調節影像的亮度及對比度。

賴彥昇指出,高對比度是重要的關鍵因素,而相較於傳統顯示方式,DLP能夠提供更高的對比度。

他解釋,由於智慧眼鏡經常結合虛擬實境的技術應用,而高對比度在虛實畫面相重疊時,將有助於畫面顯示更為清晰。

八月份持股公告 (2014)

股票清單:                                    趨勢題材:

1. 研能科技  (興櫃8197)               a. 數位印刷革命  b. 3D列印  c. MEMS微流體技術

2. 立景光電  (未上市)                   a. Google glass (LCoS)  b. 穿戴式科技  c. 微投影技術

3. 岱稜科技  (3303)                      a. 104人力銀行_急徵輪班作業員!!  呵呵~  

3D 列印龍爭虎鬥,雙雄皆祭出購併助威

2013 年可說是美國 3D 列印股價狂飆的一年,3D 列印雙雄之中,2013 年 6 月購併消費性 3D 列印大廠 MakerBot 的以色列工業列印大廠 Stratasys ,股價在 2013 年漲了 73%,而美國 3D 列印大廠 3D Systems 更是驚人,在 2013 年狂漲 173%,不過,到了 2014 年,股價雙雙回檔,回檔的過程中雙方立場交換,至 2014 年 8 月,Stratasys 回檔了約 15%,3D Systems 則是回檔了約 47%。



2014 年第 2 季財報,3D Systems 營收 1 億 5,150 萬美元,雖然各領域的營收與 2013 年同期相比較都呈現大幅成長,如服務部分營收成長 38%,設計製造部份成長 28%,醫療領域營收成長 46%,但是營收還是未能達到市場預期,而毛利率為 47.8%,也一樣低於市場預期,並較去年同期下降。

雖然營收獲利表現並不差,但由於未能達到市場預期水準,財報發表後股價應聲下跌。

另一方面,Stratasys 在 2014 年第 2 季,營收為 1 億 7,850 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67%,MakerBot 佔其中的 3,360 萬美元,比起 2013 年仍是獨立公司時成長約 1 倍,扣除 MakerBot 的部分,Stratasys 營收仍成長了 35%,GAAP 下虧損較 2013 年同期的虧損 280 萬美元大減至 17.3 萬美元(非 GAAP 下則為獲利 2,800 萬美元),財報發表後,Stratasys 股價歡漲慶賀。

Stratasys 併購 MakerBot 見成效

Stratasys 的業績成長表現,可說正是源自於購併 MakerBot ,不僅 MakerBot 本身的業績成長帶動總體成績,MakerBot 更成為 Stratasys 本業銷售的催化劑,Stratasys 原本銷售的工業級 3D 列印系統單價相當高,客戶不願輕易嘗試,但許多客戶先購買消費性的 MakerBot 產品之後,一方面發現 3D 列印的潛力,一方面也發現消費性 3D 列印機的功能的確有所不足,於是「升級」採購 Stratasys 的產品,促成 Stratasys 業績大幅成長。

Stratasys 在 MakerBot 的收購中獲益匪淺,因此購併的腳步也不停歇,2014 年 4 月,宣布購併北美最大 3D 列印服務業者 Solid Concepts 與專營雷射燒結與雷射光固化成形(Stereolithography)的 Harvest Technologies ,其中 Solid Concepts 的購併交易在 7 月完成,可望在 2014 年全年為 Stratasys 帶來 3,000 萬到 4,000 萬美元的額外營收,但由於 3D 列印服務業的毛利比製造領域來得低,因此可能會拉低 Stratasys 的毛利率。

3D 列印持續併購整合

另一方面,3D Systems 也同樣正積極購併,2014 年 8 月 6 日,宣布買下主要經營光固化成形技術的 Laser Reproductions,以及將以 1.2 億美元現金,買下醫療訓練模擬器製造商 Simbionix。

Simbionix 本為以色列新創企業,研發中心位於以色列,但總部已遷至美國克里夫蘭,購併完成後,Simbionix 的執行長 Gary Zamler 將成為 3D Systems 的副總裁。

3D 列印產業購併頻仍,也代表產業逐漸進入成熟期,過去各業者一起拓展市場,擴大產業界對 3D 列印的認知,可說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各業者把一起把餅做大放在最優先,彼此競爭放在其次,但隨著市場成長並逐漸成熟,以及龍頭廠商大肆購併,未來數個大廠彼此競爭的態勢已經隱然成形,3D 列印產業界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競爭時代。

Google has until October 2014 to exercise stake to 16% Himax Display (立景)

好久不見的谷歌眼鏡動態,當大多數人認為原本應該在7/23日行使的對立景的增股權貌似不加碼了〜其實真正的增股權期限是10/22 2014 ,隨著lcos應用穿戴裝置有聯想的加入和LCOS技術的突破,谷歌到底加不加碼各位一起來瞧瞧吧?!

Google has until October 2014 to exercise stake to 16%

智慧手錶和眼鏡好不好看,關係格調高低

智慧手錶和眼鏡好不好看,關係逼格高低

theer Labs最新的報告指出,3到4年後,谷歌眼鏡將會和普通太陽鏡的外觀差不多。

如果你看過美劇《生活大爆炸》,你就會覺得奇客距離時尚有多遠。

但這樣的看法顯然是片面與過時的。
  
從去年開始,蘋果開始加快從時尚界挖掘人才的步伐,儘管這家公司在品位上從來都是引領科技界風潮。

讓我們從最新的一次挖人開始說起。

8月6日,據9to5mac報道,伊夫聖洛朗( Yves Saint Laurent)歐洲業務總裁兼零售主管Catherine Monier已於今年夏天離開這家總部在巴黎的時尚巨頭,加盟蘋果“特別項目”。

據說,去年加入蘋果“特別項目”的伊夫聖洛朗前CEO Paul Deneve在幕後主導了這一人事變動。
  
Monier2012年進入伊夫聖洛朗,在Deneve的手下工作,此前曾在巴黎多個時尚品牌擔任零售和批發工作職位。
  
消息人士稱,Deneve領導的小組一直在為蘋果官方零售店制定新戰略,以便使這些分佈全球的商店賣出更多時尚和可穿戴產品。

Monier的加入時機值得注意:蘋果準備今秋發佈時尚的可穿戴設備,需要在發佈前獲得推銷時尚產品的專業人士。
  
在此之前,前Burberry的CEO Angela Ahrendts已加入蘋果,擔任負責零售和網絡商店的高級副總裁。

同樣被挖去的還有前Burberry社交媒體行銷主管Musa Tariq。
  
這麼多來自大牌時尚公司的高級主管,讓人不得不遐想,蘋果即將推出的可穿戴設備,逼格到底會有多高?
  
但對於每一代產品都會確立設計標桿的蘋果來說,產品無論如何都一定會是時尚的、炫酷的、優雅的。

而那些被吐槽土到掉渣的科技企業,是否也在追尋時尚界人士呢?
  
谷歌——這家曾被科技媒體批為毫無時尚感的企業,確實比蘋果更有奇客味,但當你看到他們最新拿出的安卓系統AndroidL呈現出的“材料設計(Material Design)”,以及谷歌眼鏡在外觀上的改進後,你會發現,這些年,谷歌也在產品設計上下工夫。
  
早在兩年前,谷歌就認定必須向時尚界靠攏,時裝設計師Diane von Furstenberg將谷歌眼鏡帶到了紐約時裝周。

而在今年6月,她又與谷歌合作,發起設計谷歌眼鏡框架的活動。

女裝零售網站Net-A- Porter.com已開始出售限量版谷歌眼鏡,包括黑色、綠色、紫紅色、棕色和白色框架。

該網站的男裝項目也在出售各種設計的谷歌眼鏡。

Atheer Labs最新的報告指出,3到4年後,谷歌眼鏡將會和普通太陽鏡的外觀差不多。
  
媒體界普遍認為,智慧手錶至今沒有在全球大賣的原因,除了功能方面的缺陷外,還有一點很重要:智慧手錶不像手錶。

智慧手錶和眼鏡好不好看,關係逼格高低
Moto 360智慧手錶採用了更加傳統的圓形表盤設計,無疑在外觀方面更勝一籌。

直到摩托羅拉推出MOTO 360。

這款最像手錶的智慧手錶,讓諸多普通消費者燃起購買智慧手錶的慾望。

蘋果的智慧手錶會超越MOTO 360嗎?

稍加觀察,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科技界近來擁抱大量時尚界人士,與可穿戴式設備的崛起有關。

也就是說,科技界在推出可穿戴式設備上需要時尚界的幫助,而時尚界可以通過科技新產品來進入另一個用武之地。

上個月,Beecham Research的市場分析報告指出,如果可穿戴設備時尚得讓人簡直無法停止流口水,那麼它的翻身之日就不遠了。

據說,現在不流行裝逼,流行的是風輕雲淡的裝逼。

你戴一副一看就是智慧眼鏡的眼鏡,就是裝逼,你戴一副RayBan太陽鏡,然後風輕雲淡地對眼鏡說一句“OK Google”,那才是低調的奢華。

微軟第一人稱縮時攝影技術

微軟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正在研發hyperlapse縮時攝影技術,以協助將日漸流行的第一人稱(first-person)影片進行快速播放,同時可讓畫面穩定且流暢地呈現,微軟亦正著手建置支援縮時攝影的Windows App。

第一人稱攝影可望隨著各種穿戴式裝置的出爐而日漸風行,例如可隨身配戴的智慧型眼鏡或是智慧型手錶都可隨時隨地以使用者的角度來拍攝各種影片,這些 影片長度可能多達數小時或是數天,按照正常速度播放的內容也許非常無聊,而縮時攝影(hyperlapse或Time-lapse)的目的就是讓影片能夠快速播放以展現流動感。

微軟研究院的3名研究人員Johannes Kopf、Michael Cohen與Richard Szeliski研發出一種方法,能夠把第一人稱的影片轉成移動順暢的縮時攝影,像是帶著有攝影機的安全帽爬山或騎腳踏車等。

研究人員指出,在高速播放下,簡單以每格畫面的二次取樣再加上既有的各種影片穩定方法仍然是不夠的,因為在加速第一人稱的影片時,相機或畫面的晃動 還會被放大。

他們透過3個步驟把畫面變得穩定與流暢,包括先重建3D輸入的鏡頭路徑、密度、畫面與代理幾何,以讓路徑更加流暢,然後運算每個輸入畫面的幾 何代理,最佳化各個畫面的呈現,最後透過篩選適當的輸入畫面進行快速播放,其中有許多結果是傳統技術辦不到的。

從展示影片中可發現,將最初使用者自己所拍攝的影片快轉10倍所得的影片畫面非常顛簸,但在經由微軟的hyperlapse技術調整後,就成了一段專業的縮時影片。

微軟正積極把縮時影片的演算法轉成Windows app以供使用者下載,但尚未公布出爐時程。

奇景 - LCOS微投影技術

奇景亦宣布,聯想(0992.HK)已成為奇景穿戴式裝置的合作夥伴。

奇景將提供聯想LCOS微投影顯示器,應用在多種穿戴式裝置產品上。

此外,奇景6月 推出最新正面照光LCOS專利新技術,目前正在與多家一線頂級客戶,將正面照光LCOS獨特技術應用在頭戴式顯示器產品,這些一線頂級客戶在測試過其他競爭者技術後,仍選擇使用奇景卓越效能及尖端技術的正面照光LCOS。

奇景Q3財測夯、喜獲聯想LCoS訂單 ADR漲6%

液晶面板驅動IC設計公司奇景光電(Himax Technologies, Inc.)7日公佈的第2季(4-6月)財報表現穩健、第3季財測更優於預期,帶動ADR勁揚逾6%、站上60日移動平均線。

奇景7日公佈Q2財報:營收年減5.1%至1.964億美元;本業每單位ADR盈餘達0.142美元,較去年同期的0.117美元高出21.8%。根據Capital IQ調查,分析師原先預期該公司Q2營收、本業每單位ADR盈餘將達1.954億美元、0.14美元。

展望本季(Q3),奇景預估營收將季增10-15%(相當於2.15-2.25億美元),本業每單位ADR盈餘則將達0.102-0.117美元。

根據Capital IQ調查,分析師原先預期該公司Q3營收、本業每單位ADR盈餘將達2.1174億美元、0.11美元。

奇景在新聞稿中指出,該公司的LCoS事業仍在持續與多位客戶同時合作當中,其中不乏知名廠商,而聯想集團(Lenovo)也和奇景合作開發了穿戴式裝置。

barron`s.com 報導,Chardan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Jay Srivatsa 7日隨即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奇景預估Q3營收將季增10-15%,已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7%,這份財測讓人印象深刻、且主要是拜三星電子 (Samsung)的訂單量反彈之賜。

Srivatsa原本認為奇景Q3營收僅能成長5%。

基於上述原因,Srivatsa決定將奇景 ADR目標價由4.5美元上修至5美元、但仍重申「賣出」評等,主因奇景雖然贏得了聯想的LCoS微顯示器訂單,但LCoS營收在2014年的貢獻恐怕不 大,且谷歌(Google Inc.)可能也不會在2014年要求奇景拉高LCoS產能。

奇景ADR 7日終場勁揚6.64%、收6.99美元,創5月23日以來收盤新高,目前較60日移動平均線(6.55美元)高出6.7%。

穿戴裝置變化大 供應鏈重新洗牌


根據統計,2013年第一季智慧手機出貨量首度超越功能手機,然而智慧手機發展至今,成長幅度已經趨緩,功能創新也不再如之前般吸引消費者。

因此為了提升利潤,科技大廠紛紛布局利基市場,例如穿戴式裝置。

隨著穿戴式裝置市場已初步成形,各家大廠期待能夠透過穿戴式裝置建構自家的生態系統。


相較於傳統ICT產品,穿戴式裝置具備解放雙手以及貼身測量兩大利基,且除了本身可上網之外,也可搭配智慧裝置進行功能延伸連動,應用發展潛力大。

為此,Google、Intel、Facebook等大廠開始透過建立平台或收購等動作佈署市場,例如Google日前針對穿戴式裝置發布Android Wear,希望複製其智慧手機的成功經驗。

資策會智慧網 通系統研究所組長林敬文指出,目前在穿戴式裝置系統的搭載情況主要分為原生系統及專有系統兩大類,前者是透過既有的OS進行輕量化修改,包括SONY的智慧手錶、Epson的Moverio BT-200等都採用此方案;而後者則會依照裝置特性打造專屬OS,如Android Wear、聯發科的Linkit開發平台都屬於此。

而如同行動裝置顛覆傳統PC為運算中心的思維,為供應鏈帶來大幅度的變化,林敬文表示,穿戴式裝置對於主晶片要求更低,晶片大廠市占將可能重新洗牌,除了聯發科、高通等幾家晶片大廠之外,中國晶片廠將有所發揮。

不過儘管前景看好,但穿戴式裝置目前仍屬於少量多樣的市場,其中林敬文指出,在穿戴式裝置的類型中,又以頭戴式顯示器在顯示、互動及環境監測三種功能中能力最好,因此潛力也最高。

而就智慧眼鏡而言,林敬文表示,其應用的人機介面技術主要有七大類,包括眼球追蹤、眼球姿勢控制、骨傳導技術、手勢辨別、觸控、語音、九軸感測。

如何善用這些人機介面並找到適合的使用情境,將會是穿戴式裝置發展的最大挑戰。

切入智慧眼鏡ODM 鉅景受囑目

穿戴式裝置近來蔚為風潮,從iWatch到mPro、Google glass,酷炫充滿新穎應用的產品,滿足消費者對未來科技無限遐想。

Google glass近期引領風騷,而國內的鉅景科技(3637)不落人後,亦推出SiME智慧眼鏡產品引起市場注意。

本期為讀者專訪董事長藍春生,就公司目前營運 狀況進行了解。

深耕各類模組微型化整合技術 提前布局切入穿戴裝置

鉅景原本主要業務為記憶體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設計,出貨給國內數位相機代工廠或是日本品牌廠,長期下來累積了微控制晶片(MCU)與無線通訊元件整合模組產品相關設計、測試的獨家經驗,可應用於各式可攜式產品對無線通訊、行動儲存的需求。

在穿戴裝置風潮尚未成形,市面上亦無領頭羊產品出現時,鉅景現任總經理戴昌台在3年前上 任後,即積極開始布局相關產品技術,看到的就是目前火紅的穿戴裝置,甚至後續雲端服務系統所帶來的龐大商機,希望憑藉公司具有相當基礎的微型模組整合能力,建立公司產品競爭力築起競爭門檻,在整體產業初期發展未臻時具有市場先進者優勢。

鎖定大陸及歐美市場 首批產品預計今年第4季出貨

鉅景切入智慧型眼鏡的營運策略,即提供客戶一個彈性的設計平台,讓客戶依據各自鎖定的應用與市場,做出最符合成本效益的產品設計,大大降低開發者產品開發與 使用者採購之成本。

以政府機關對智慧眼鏡需求為例,除了公家機關在採購設備上有其成本考量,警察巡邏時特定資料搜尋分析或是博物館展品導覽等運用,亦不需要如Google glass般之高階軟硬體設備所提供之廣泛新穎應用。

此時鉅景所提供之低成本特定功能智慧型眼鏡,即大大迎合此利基市場之需求。

但不要誤以為相對低廉的產品成本品質或效能無法與高階的Google glass匹敵,鉅景的核心競爭能力,除先前所提的微型化整合模組,可將各類晶片、元件有效率地整合在基板上外,並能確保產品不會因為組裝後,個別元件因 散熱不佳或電路設計不良所產生之效能衰退;同時鉅景長期與提供晶片之大陸IC設計大廠瑞芯微(RockChip)合作,建立了良好互信的合作關係,使鉅景除了能取得匹敵聯發科(2454)之先進製程晶片外,亦能藉由瑞芯微提供之完整產品測試方式,精確抓出產品潛在缺陷(Bug)。

這些優勢都使鉅景的產品可靠度大大提升,並大幅增加使用者操作流暢度及滿意度。

目前鉅景智慧眼鏡產品ODM業務,已有歐美客戶洽談中,另外亦與大陸重量級公司合作接近簽約階段。

首批產品預計今年第4季開始量產出貨,投資人可密切留意後續發展。

汽車「未來化」! 懸浮式中央電腦 Navdy

02

現時不少汽車都配置顯示螢幕,可以提供導航等資訊,不過由於螢幕通常都位於儀表板附近,司機如一邊駕駛一邊看,很有可能會分心而導致交通意外。

為解決這個問題,有公司便開發出一款汽車用的懸浮式螢幕系統 Navdy,可令司機的視線不離開路面。


Navdy 擁有一個懸浮式透明螢幕,系統會將影像投射在上面,放置在擋風玻璃前,司機就無需低頭看各種資訊。

據了解 Navdy 可無線連接各款智能手機,而且更支援手勢操控功能,只需利用手指做出動作,就可接聽電話及收發訊息。

此外,Navdy 亦兼容 iPhone 的 Siri 語音助手,可以透過聲控進行收發電郵、播放音樂及問路等。

01

Navdy 零售價 499 美元,不過現在可於 30 日內,於官網以 299 美元的折扣價預訂,暫定 2015 年初出貨。

Navdy: Feels Like Driving In The Future

奇景光電美股評級被上調,看好公司LCOS應用前景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8月5日訊,奇景光電(NASDAQ:HIMX)美股股價周一收漲近3%,跑贏大盤。

美國投資機構Lake Street看好公司LCOS應用前景,上調公司股票評級,刺激公司股價走高。

截至周一收盤,奇景光電美股股價報收於6.40美元,漲幅為2.89%。

消息面上,Lake Street周一將奇景光電股票評級由此前的“持有”上調至“買入”,並維持其7.5美元的目標股價不變。

Lake Street對奇景光電LCOS未來應用前景充滿信心,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客戶購買其LCOS產品。

LCOS是LCD與CMOS集成電路有機結合的反射型新型顯示技術。

LCOS的基本結構是利用半導體集成電路工藝技術在單晶硅上制造控制驅動面板,然後在晶體管上透過研磨技術整平,並在上面鍍鋁膜電極作為反射鏡,形成CMOS有源點陣基板,然後將CMOS基板與含有ITO透明電極之上玻璃基板貼合,再注入液晶,進行封裝。

目前全球掌握LCOS芯片設計和屏封裝核心技術的企業隻有3家,分別是美國的DISPLAYTECH、中國台灣的奇景光電和深圳長江力偉。

長江通信(600345.SH)去年年報顯示,深圳市長江力偉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8億元,長江通信持股比例為34%。

人類「邊界」的兩種不同延伸方式 : Oculus Rift 和 Google Glass

如果未來機器和人之間可以保持緊密又同步的溝通,那麼,這一切到底應該是「現實場景在虛擬端延展」,還是「讓虛擬技術隨時成為現實」?

這兩句個拗口的短語似乎構成了一個很「高深」的哲學問題。

我並不是在說什麼繞口令,其實,這早已經不是什麼離生活很遙遠的研究課題了。


(圖片來源:Digital Trends)

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幾乎已經成了人們對未來科技形態構想出來的兩個預期:前者指的是人利用電子設備沉浸在虛擬世界中,而後者則是人 們在現實世界中通過利用設備來更了解現實, Oculus Rift和Google glass則分別是這兩種預期的具體例證。

Facebook在幾個月前花費20億美金買下Oculus Rift,這讓人們對虛擬實境技術的商業化道路有了新的期待。

Google Glass則作為Google未來實驗室Google X的明星產品,早已被冠以了太多的榮譽。

如今,我們再把這兩個產品拿出來做對比,你會發現,這兩項炙手可熱的硬體在褪去大公司的光環後,雖然本質都是建立人與機器的連接,卻遵循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科技發展道路,分別為人類和機器連接增設了兩種可能。

幾個月前人們向佐克伯提出最多的問題就是「Facebook為什麼收購Oculus?」。

這個問題也出現在本週二舉辦的百度Big Talk大會上——史丹佛大學虛擬互動實驗室的創始人Jeremy Bailenson作為演講嘉賓也遭遇了這個問題。

他回答說:「虛擬實境在技術上已經有20年以上的積累,但當我帶上Oculus的時候我才發現,哦,虛擬世界是這樣的。

佐克伯來到我的實驗室試用了這款產品,兩週後他就買下了它。」

PingWest之前報導Facebook收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公司Oculus VR 時說,這是讓一個真實世界與另一個真實世界,甚至多個真實世界之間,無縫地穿越時空連接在一起的方式。

重要的是,這些連接「真實世界」的節點,可以讓超過10億個Facebook上的個人ID更具象和更真實。

Oculus Rift更多地代表著連接一個虛擬世界「介質」,絕不僅僅是「「遊戲頭盔」的代名詞這麼簡單。

如果你問Facebook,未來網絡世界的虛擬社交應該可以進化到什麼地步,相信答案聽起來可能會是這樣的:它應該像人與人面對面交流一樣逼真,而且每個人的視覺、聽覺不再受制於身體的限制,可以延伸到各個角落, 甚至可以出現電影《Gamer》一樣的場景——你置身家中,戴上設備,你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就會代替你進行一切活動。

這個暢想是不是過於遙遠了?不,其實這種暢想離實現很近。

要知道Facebook收購Oculus VR的那一刻,世界早已不再是1995年——那個科技與大眾電子消費品存在巨大鴻溝的時代。

彼時任天堂就已經發布了第一款虛擬現實頭盔Virtual Boy,但卻在市場上嚴重受挫,在隨後的用戶體驗報告上,對於這款產品的評價大多寫著「畫面延遲嚴重,效果不夠逼真,毫無感覺」等評語,那時的VR技術還遠遠沒有成熟。

虛擬實境技術的應用通過20年的進化,在細節上做了足夠多的提升。

史丹佛大學虛擬互動實驗室的創始人Jeremy在他的演講中強調,未來5年的時間 中,社交、娛樂、安全等領域將能夠為虛擬實境技術提供商業化的機會。

「如果允許你和遠在拉斯維加斯的朋友來一場『眼見為實』的賭博,那你一定會願意去享受 這個連接的過程,」他說。

與虛擬現實平行發展的另一項技術——「擴增實境」也同樣在為自己未來的道路尋找承載品。

所謂擴增實境(AR)是指:通過計算機系統提供的信息,增加 用戶對現實世界感知,來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並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物體、場景或系統提示信息疊加到真實場景中,從而實現對現實的增強。

舉例來說, 電影《鋼鐵人》中那個可以實時分析場景的的鋼鐵頭盔,龍珠中「戰鬥值測試器」——這些都是擴增實境技術設備。甚至更廣義地說,那些讓人們更了解現實世界的 技術,一定程度上都是「增強現實」技術。

Google glass正是增強現實技術的落地產品之一。

他和Oculus Rift一樣,通過人們的視覺了解新鮮的世界,但Oculus希望的是用戶不要移動就能學習,Google glass的使命則是希望讓人們走出家門後,再更直觀地認識了解現實世界。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幫助Google成為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那麼將重點轉向現實世界便更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Google X的負責任Astro Telle在5月舉行的O'Reilly Solid軟硬整合大會上說出了「Google將要統治現實世界」這一經典名言。

你能看到,Google正在創造新的第三螢、第四螢,來將Andriod系統從手機、平板延伸到Nest、Andriod Auto等產品上,並嘗試在這些新的領域延續它的搜索和廣告業務。

Google Glass在這些產品中,將最可能會是與人們最貼身的一塊螢幕,幫助人們解讀一切,從而讓Google將它的數據和計算能力融入到現實世界裡。

從目前的技術角度看,顯示、計算、通訊等技術早已應用在大量的電子產品上了,人們已經可以通過外部感知設備在小環境裡復現場景,並通過一些外在輔助的觸感設備,增強人們在虛擬世界的感知。

同時,雲端運算、大數據技術的進步,也讓實物能夠「分解」為一些更具化的信息。

很確定的是,未來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充滿數字的世界裡,而且你未來遇到的選擇可能有這樣兩個選項:保持靜止戴上頭盔理解一個虛擬世界,或是走出家門用眼睛去看一個充滿數據和信息的物理世界——無論是哪一種,科技都幫助人類將自己的「邊界」又延伸了那麼一點。

亞馬遜推出3D列印服務 用戶可訂製模仿自身公仔

網購電商亞馬遜日前引入3D列印服務,顧客可訂製模仿自己的迷你大頭公仔,從髮型到衣服均可度身訂做,獨一無二。
  
據悉,顧客只需安坐家中,上網選好“Mini Me”的不同設定,製成後便會郵寄至府上,非常方便。

亞馬遜表示,3D列印服務可以連繫設計師、製造商及賣家,為無數顧客生產各種富有個人特色的產品。

這些高6至10釐米的公仔售價30美元(約合人民幣185元),以全彩色砂岩列印,並會使用專為3D列印研製的專利粉末上色。

此外,大頭公仔頸部內藏同樣以3D列印特製的彈簧,讓頭部輕輕擺動。

顧客亦可從超過200個配件或特徵自行選擇及調校,例如更改膚色和眼珠顏色,使公仔更像真人。

"FOVE" The first eye tracking head mount display

眼部控制- 全球首部眼球追蹤頭戴式顯示器「FOVE」

還記得 Wall e 因科技發達後只坐在椅子上的肥人嗎? 未來現實可能更恐佈,有日本公司己成功研發一個裝置,可用眼睛可以控制界面內的一切,連四肢都不用動! 以下有更多資料

eye


雖然 Google 早於2011年,便為 Google Glass 的眼球追蹤解鎖技術申請了專利,不過眼球追蹤技術的應用亦不止於此。

最近東京的 FOVE 公司,便將眼球追蹤技術與頭戴式顯示器(HMD)合二為一,設計出全球第一部眼球追蹤頭戴式顯示器。
FOVE
FOVE HMD 當中採用了多種感應器,包括有陀螺儀,加速計及磁力感應器,另外還有一個專門用於追蹤眼球活動的組件,因此用家只需利用「目光」,便可以進行各種操作,而不需像傳統的 HMD 需要利用雙手去控制滑鼠、鍵盤或控制器。

FOVE HMD 適用於遊戲機及醫學用途方面,例如玩 FPS 遊戲時可以利用眼球鎖定目標開槍,又或者方便一些手部活動有困難的病患者,利用眼球在虛擬鍵盤上打字等。

eye2

FOVE 已經參加了由微軟舉辦的「微軟創投計劃」,並考慮與 Xbox 業務進行合作,因此這部眼球追蹤頭戴式顯示器說不定會應用在 Xbox One 之上呢!

3D列印拚普及化 手機變3D掃描器

聯想NBD品牌發布智慧眼鏡



此次發布會上聯想公布了兩款智慧眼鏡,分別是針對普通消費者的new glass和面向商用人群的M100。

這兩款智慧眼鏡分別源於不同的公司和團隊,面向商用人群的M100由美國Vuzix與聯想合作推出,成立於1997 年,是最早進入智慧眼鏡領域的企業之一,在機械、物流、醫療商用領域都已經擁有不少成熟的案例。

M100具有獨特的手勢識別傳感器和語音設別功能,能夠徹底解放雙手,還採用了骨傳導技術,支持私密通話。




而new glass則是聯想與雲視智通聯合開發的產品,雲視智通是業內知名的智慧視覺解決方案提供商,具有豐富的研發經驗。

不同於我們之前見過的智慧眼鏡,new glass採用了主機與眼鏡機頭分離的設計,在擁有800毫安電池容量的同時,機頭的部分僅重15克。

據介紹,面向商業用戶的M100將在8月份正式預售,而new glass則預計在10月份正式亮相。

谷歌眼鏡新用途 芝加哥急救中心首次測試

谷歌眼鏡新用途 芝加哥急救中心首次測試

谷歌眼鏡的消費者市場尚未開拓,但是眼鏡醫用潛在市場巨大,目前已在試用階段。

伊利諾伊州斯科基(Skokie)市的急救中心麦迪克斯(MedEx Ambulance Service)成為了伊州首家引進谷歌眼鏡,應用在救護車護理人員的工作中。 

麦迪克斯主要在芝加哥周邊提供救護車和其他醫療運輸服務。

該公司引進了2副谷歌眼鏡,軟件配置齊全,並可以隨時上網。

公司希望測試救護人員可以在運載急救病人的途中,就可以利用谷歌眼鏡實時將病人狀況的視頻傳回到醫院,這樣醫生們就可以通過視頻了解病人的狀況,診斷病情,並給予護理人員必要的指示。

醫生們及早加入急救的過程對病人的健康大有好處,對於一些危重病人可能幾分鐘就是生與死 的差別。 

麦迪克斯是全國幾個參與進使用谷歌眼鏡的公司之一。

一家羅德島的醫院已經試用谷歌眼鏡診斷一些皮膚燒傷或出疹的病人,因為這些病人無法直接與外界接觸。 

其實,醫院早已有這樣的視頻會議性質的設備。

但是谷歌眼鏡超出這些設備的極大優勢在於價格。

一副谷歌眼鏡只要1500美元,而任何醫用的視頻傳輸設備少則1萬美元,多則4萬美元。

眼鏡對普通消費者是奢侈品,對醫療界來將就是絕對的物美價廉。 

原裝的谷歌眼鏡裡面配置了電子郵件、地圖、網絡搜索、社交網絡等等應用。

但是如果醫用,這些軟件都要被移除,並且要將視頻傳輸加密,因為設計到要保護病人隱私的問題。

目前,德州一家小公司普萊斯汀(Pristine)正致力於將谷歌眼鏡「醫療化」,以使設備保密性達到法律要求的水平。 
 
目前麦迪克斯正準備測試谷歌眼鏡在顛簸的救護車上,警鈴大作時視頻效果怎樣。

目前有一些小的技術問題,但還在測試中。

麦迪克斯表示,一定要保證技術的穩定性,在危急情況下,病人最需要的時候,不應該技術上出故障。

微軟研發智能眼鏡,可穿戴設備進入發展快車道

在移動領域慢瞭一個節拍的微軟這次可不想落後瞭,面對下一個有可能引爆市場的可穿戴設備領域,微軟已經早早開始準備瞭。

對手是推出一年多,但仍停留在開發者手中的 Google Glass,微軟確實還有時機,因為在這個領域,各傢都是處於研發或者小規模試探階段,離市場成熟還有一段時日。

最早是《華爾街日報》的消息,微軟目前已經向亞洲的幾傢零部件制造商采購用於智能眼鏡的原型產品,不過這個產品也有可能是實驗室產品,不會量產。

另外一組誘人的數據則是來自市場研究公司 ABI,到 2018 年,穿戴設備的年銷售量將到達 4.85 億,而根據 IDC 的數據,今年平板出貨量將為 2 億 2730 萬臺,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則是 10 億 132 萬臺,而到 2017 年,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將會到達 4.68 億臺,也就是說,四五年後,不考慮價格因素,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將和平板大體相當。

而在此之前,微軟就有過一個代號為“Fortaleza”的增強現實眼鏡項目,是作為 XBox 配件出現的,方案於明年上市。

而 ZDnet 則猜測,負責這個智能眼鏡項目的負責人是曾經參與過 Kinect 和 Xbox 的 Alex Kipman,而微軟新的眼鏡可能會作為 XBox 的配件出現。

對此,微軟方面不予置評。

除瞭智能眼鏡之外,微軟此前也爆出瞭正在開發智能手表的消息。

一位熟悉微軟方案的人士透露:

“微軟決心成為硬件制造領域的領導者,以確保不會錯失可穿戴設備這個時機。”
  
以70億美元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凸顯瞭微軟在硬件領域的決心,Windows Phone、XBox 以及 Surface 平板都被微軟給予厚望,不過在智能手機、遊戲主機和平板電腦領域,微軟要麼處於追趕位置,要麼面臨著不小的競爭,而在可穿戴設備領域,大傢根本處於預備跑 的階段,偷跑的那幾位也跑得不是很遠。

Google Glass 已經率先出發,蘋果的 iWatch 似乎也在招兵買馬,三星的 Galaxy Gear 隨著 Note 3 頻頻曝光,就連以移動端處理器為代名詞的零件巨頭高通也涉足瞭這個領域,各路豪傑的參與,再加上這次微軟的消息已經證明可穿戴設備這個領域的開展進入瞭一 個快車道,幾年後很有可能迎來產業開花結果的局面。

但是仍需要冷靜的是,不管是技術還是市場,可穿戴設備都是起步階段,還很不成熟。

特別是消費者對於可穿戴設備的承受程度還有限,根據 Forrester 的調查,僅有 12% 的願意穿上來自他們信任的公司的可穿戴聯網設備。

另外,由於可穿戴設備的隱蔽性和隨身性,比如 Google Glass,這樣的設備也會給侵犯隱私和盜版等行為帶來方便,這也讓部分人士產生質疑。

迫使廠商逐鹿與這個戰場的主要因素還是利潤,匯豐的分析師Jenny Lai 認為:
  
“可穿戴設備的趨勢或許能改變當前消費科技產品利潤微薄的情況,它們作為科技產品讓讓科技品牌可以得到像時尚飾品那樣的溢價。”

可外接 USB 攝影機! Google Glass 將擁有更多眼睛

今天 Google Glass 的團隊釋出了最新版本的 Glass Development Kit 開發套件,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讓 Google Glass 擁有可以外接 USB 攝影機的稜力,透過具有 On-the-Go (OTG)能力的 MicroUSB 傳輸線,就可以讓只有一顆鏡頭的 Google Glass 多出一個眼睛。

 

開發團隊並且展示了架設在自行車安全帽上面的示範裝置,透過往後拍攝的第二個攝影鏡頭,騎乘者可以透過 Google Glass 看到後方影像,這樣的功能可能對於需要同時間看多視角的使用者,可能會是個福音(抑或是更困擾?)
 

Jaguar reveals new 'virtual windscreen concept'

2014台灣精密光學展 揭示業者多角化應用布局

2014年台北國際光電週系列活動日前圓滿閉幕,其中,由PIDA與光學公會合作舉辦的「台灣精密光學展(OPTICS Taiwan)」及「車用光學應用技術與市場趨勢」研討會,揭示了業界光學應用的產品多角化布局。

PIDA表示,精密光學產業可說是台灣產業聚落成熟、穩健成長的科技發展典範,可藉由展覽投入更多心力再強化光學聚落吸力,吸引更多國際光學相關大廠來台設廠;此外,台灣競爭力較強的光學相關應用產業,包含安全監控、車用零配件等,應大力促進與精密光學元件產業鏈的合作平台,以共同提升從上游元件到下游應用出海口整體產業競爭優勢。

國內光學大廠亞光(3019)於本次會場展出智慧手機、高階數位相機、微投影、光通訊、掃描器等光學相關產品;亞光在微投影機則同時布局DLP與LCOS兩種微投影技術,獨立開發光機及電路;光機體積可縮小到4.7cc,且捨棄過去開發的Laser微投影光源技術,改用R、G、B LED光源。

佳凌(4976)展出可視角160~180度之倒車模組、盲點偵測功能的車載光學產品;安全監控應用產品則有130~150度可視角;指紋/掌紋辨識則有用玻璃及塑膠鏡片的產品;模造玻璃部份則可製作直徑1mm~40mm產品。此外,佳凌也跨足醫療內視鏡新產品。

台灣老牌光學廠保勝光學則鎖定直徑2.5~180mm高階玻璃鏡片相關產品,且100%台灣製造,現場展出4K Front DLP Projector鏡頭,以及安全監控、車用、運動攝影機鏡頭;另與自動化光學檢測AOI大廠合作開發工業相機鏡頭。

此外,深耕布局車用光學多年的合盈光電,則展示其高品質、高耐候度百萬等級的影像攝影機鏡頭及鏡片產品。

王安亞:被綁架的股市──高處不勝寒

人總是健忘的,金融風暴剛起時,不少人認為這個災難會長達10年,股市將一蹶不振。

當美國FED用從「直昇機上撤錢」這一招時,不少學者又懷疑它的功效。

而當「QE成癮」時,又有不少學者篤定QE很難結束。

又當QE退場成行(預期在今年第四季結束),市場又預期央行不會馬上升息。

正當大家擔心QE退場或升息可能帶來的影響時,美國股市竟創了歷史新高。

在這大家認為前景一片大好,股市提前反應榮景的情況下,FED官員的發言,更得小心謹慎。

因為FED已是美債的最大買主,FED的資產負債表已達美國GDP的四分之一(歷史高點);如果美國利率快速上升,FED、美國政府將是直接受害者(Mark to Market Loss)。

當初金融風暴的起源,就是因為美國利率長期偏低,以致金融家貪婪發明新的金融衍生性交易平台,導致曝險及複雜度大到無法計算,所以才需要政府出面概括承受,重建投資人信心,維持金融市場的正常運作。

美國央行的作法,是「以毒攻毒」,開一個更大的印鈔機,印更大一筆鈔票,把資金逼到風險性資產,造成經濟繁榮的假象,隨著一小批人富裕了,他們的花費(從高端奢侈品市場開始)再慢慢向下影響中、低階消費層。

為了服務更多的消費需求,工作才會重新產生。

從上到下的消費過程是漫長的,它需要時間,其過程的代價就是貧富差距加大,因為有錢人賺錢的速度永遠是比窮人找工作來的快。

這過程中需要政府有足夠的經費做好社會福利工作,不然就會有「仇富」心態,示威、遊行等動盪,甚至革命事件的發生。

而當有錢人更富有了,政府必須加稅,才有錢做公共建設,創造就業機會及GDP成長,完成對股市期許的實體「平倉」。

現在就是股市的高點:

一、這次QE退場和以往不同,美國股市已來到歷史高點。

QE1、 2結束時,FED的態度是若經濟持續低迷,QE隨時可以再起,直到QE成功為止。

這一次不一樣,QE必須「光榮退場」,這是一個政策的改變。

前幾次QE結束,股市在三、六個月都曾發生過15、30%的修正。

股市原本就是靠錢堆出來的,當QE結束了,怎麼會沒有影響呢?股市堆的愈高,只是摔的愈重而已。

現在就是股市的高峰2014年下半年股市將是上半年的「MIRROR IMAGE」,上半年股市怎麼上來,下半年股市就怎麼下去。

而第四季掉的應該比較重,反應QE退場的不確定及大多數人過度樂觀的預期。

二、台灣因為選舉,股民都期待政府作多。

財金官員談話的內容愈來愈「股民化」,大家不關心未來政策的實行,而是近期對股市的看法。

這種對市場影響力並不是好事,因為官員政策的推行,完全被股市綁架了。

同一批官員,在去年推動證所稅時,強調台股過八千五百點的時間,僅佔市場歷史的13%;如今同一批官員的話,怎又被解讀成九千點以上「雲淡風清」了 呢?

當金管會不斷用新的政策工具刺激證所稅施行造成股市量縮的後遺症時,台股成交量雖比之前的窒息量倍增,但僅是過往九千點時該有交易量的七成,形成嚴重的「價量背離」。

長年以來,在九千點投資,一年後都是輸多勝少。

投資人一眛地認為政府必在選前做多,若執政黨十一月在此次地方選舉大敗又如何?政府該推動的是長期產業政策,國民需要的是國家發展未來的「前瞻指引」,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股市作多。

若執政黨為了選戰,堆出一個股市假象;和在野黨為了意識型態,綁架了國會,也是一丘之貂。

若台灣變成了二年一次選舉時,政府才有作為,或在野黨用政策杯葛,台灣未來能有希望嗎?現在就是台股高點,股市因為選戰而更投機,國家因為選舉而長期發展有幫助的法案該過而未過(服貿協定、自貿區設立等)。

三、因為股市投機氣燄高,現在是一個MOMENTUM導向,熱錢流在會編夢的題材上,沖來沖去。

DRAM市場再怎麼好,一檔股票應該佔大盤成交總值近15%嗎?連外資也被股市綁架了,不斷調高TARGET PRICE,維持和其他外資券商的競爭;為了獨樹一熾,分析師甚至必須把目標價設在三年後EPS大幅成長的極高本益比。

這種現象,在2000年網路泡沫年代也看到過。

外資分析師也發明過「本夢比」,因為公司不賺錢,沒辦法用本益比解釋,只能用股價營收比設目標價。

營收甚至是用Barter Revenue(業務交換得來的),或是用燒錢買來的(做成商品給人賒帳,一年後再付錢,反正銀行借錢利息低,當然營收可大幅成長),股市投機風中,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和大戶如何下車而已。

美國前央行總裁Alan Greenspan是前車之鑑,在Y2K泡沫前,被華爾街的推崇到頂;後來因為太慢關注股市投機的發展,將永遠在歷史留名是造成金融風暴發生的千古罪人。

而同樣是央行總裁Paul Volcker,在任時因高利息政策被人恨之入骨,如今卻被認為是最偉大的央行總裁,幫助美國重返榮耀。

官員必須審行謹言,不該為股市起舞,應專注國家利益的長期發展。

在投機的市場裡,只有瘋子和傻子,拚命買高價而期待更高價的瘋子(Greater Fool)或是不敢起舞而甘願套牢在價值偏低股票的傻子(股價也可能更被低估,因為錢都跑到瘋子喜歡的地方)。

即使高處不勝寒,台股還是有被低估的標的(目前是本益比高的很高;低的還是不少),如金融業、流通業、利基型產業等,還是有不少股價低於價值或是低於重估價值的公司。

愛普生Android智慧眼鏡在台開賣



台灣愛普生(Epson)推出Android智慧型眼鏡BT-200,搭配3LCD投影技術,可瀏覽網路、影片,或無線顯示其他裝置上的內容。

EPSON BT-200包含了控制器及眼鏡,兩者間以線材連接,由控制器供應電力及訊號給眼鏡,使用者配戴智慧眼鏡後,手指像使用智慧型手機一般在控制器上滑動,就能操作眼鏡內看到的Android系統功能。

有別於Google Glass一體式的設計,BT-200包括了控制器及採用3LCD顯示技術的眼鏡,使用者可透過手指在控制器上滑動,控制眼鏡顯示的Android系統畫面。

若配戴眼鏡觀賞電影可更換黑色鏡片,提供接近電影院的觀賞環境。



眼鏡將在7月31日開展的台北電腦應用展中首賣,定價24900元。

眼鏡及控制器重量合計212公克(眼鏡重88公克、控制器約124公克),可隨身攜帶使用,鎖定行動影音娛樂需求及玩家市場。

眼鏡採用EPSON的3LCD投影技術,不同於Google Glass為單眼顯示,BT-200眼鏡可同時在雙眼顯示畫面,並且畫面大小會自動依觀看距離變化,例如觀看距離在5公尺處,視覺感受的畫面大小約80 吋,距離提高到20公尺時感受的畫面大小相當於320吋。

眼鏡還支援3D顯示,可顯示QHD(960x 540)的3D影片格式。

作業系統採用Android 4.04,相容於Android裝置功能,使用者觀賞影片時不需擔心他人看到內容。

利用內建的無線上網可以Wi-Fi瀏覽網路或社交網路服務。眼鏡也可單純當成顯示器,透過Miracast無線分享來自其他裝置的影像。

控制器內建Android系統及電池,除了供電給眼鏡,也提供類似觸控板的功能,在控制器上滑動指動就能控制Android系統游標移動。



眼鏡前方提供前置鏡頭,但不同於Google Glass可拍下影像,BT-200前置鏡頭主要用來提供AR擴增實境體驗。

其他內建的感測器包括陀螺儀、加速感應器、電子羅盤,但沒有GPS衛星定位。

這款智慧眼鏡可利用記憶卡擴充容量最大至32GB,控制器內建電池,續航力約可達6小時。

此外,還內建藍牙3.0,可與其他裝置連接分享內容。

平價智慧眼鏡 大螢幕 帶著走

不讓Google眼鏡專美於前,EPSON也推出新款智慧眼鏡 BT-200,將於31日應用展時正式亮相,相較前代重量更輕,且能搭配具觸控板的控制器直接操控;實測發現觀看時畫質清晰,能利用搖頭方式玩遊戲或支援 AR擴增實境等,但內建相機僅能拍攝解析度640×480照片,照片雜訊頗多,預計應用展開放預購、10月初可領貨,售價2萬4900元,比起 Google眼鏡便宜不少。


微軟正在研發增強現實眼鏡 可自動識別物體

微軟正在研發增強現實眼鏡 可自動識別物體
增強現實技術現在已經成為了非常熱門的概念,而微軟的最新專利顯示該公司也正在研發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智慧眼鏡。

再加上今年年初微軟斥資1.5億美元收購了Osterhout設計集團的可穿戴設備相關81項專利以及技術資産,基本可以肯定微軟有意進軍可穿戴市場。

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公佈的專利描述文件來看,這項新專利名為“基於行為的可穿戴視覺系統”,它在智慧眼鏡上實現對增強現實技術的深化,不僅能辨識出真實世界的物體,還能對移動物體的運動軌跡進行計算與預判,比如識別出汽車並計算出它們的行駛方向,進而將之投影到可穿戴設備的螢幕上提醒用戶潛在的危險或障礙。

微軟正在研發增強現實眼鏡 可自動識別物體
   
這一技術在現實世界中可以將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無縫交織在一起。

比如它能在營造出一個虛擬世界的同時將現實世界中的障礙物也投射進去,這樣用戶就能在家戴著智慧眼鏡暢玩虛擬遊戲的同時又能避免碰到家中的傢具等“障礙”物。

微軟正在研發增強現實眼鏡 可自動識別物體
   
據悉,微軟這項專利於2014年1月提交申請,最近才被公開,不知道微軟是否會加快這個項目的開發進度並將其推向市場,還是繼續把它留在微軟研究院中進一步研發,甚至會乾脆取消。

微軟獲虛擬現實智慧眼鏡專利:可預測行車方向

據報導,日前微軟獲得了一個名為「基於視覺系統的可穿戴行為」專利。

該專利不只有能夠讓類似谷歌眼鏡這樣的智慧眼鏡產品辨識具體物體,還能對它們的行為作 出判斷。

例如,使用這項技術的智慧眼鏡能夠辨識遠處的物體是一輛車,還能預測出車將開往哪個方向,及時提醒眼鏡佩戴者躲避車輛可能帶來的威脅。

這項技術還可以「合併」真實和虛擬世界,當使用者在家中玩虛擬現實遊戲的時候,智慧眼鏡將營造出一個包含了椅子、桌子等障礙物的虛擬環境,避免使用者撞到它們。

這個專利很明顯地表明微軟正在打造谷歌眼鏡的競品。

早在2012年11月就有傳聞指出微軟正在研發這類型產品,在一年之後又出現了類似的傳聞。

隨微軟新專利的公開,看來一款虛擬現實智慧眼鏡裝置離我們已經不是太遠了。

在新視窗檢視

聯想大爆發?預發佈智慧眼鏡與凈化器

本月初,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旭東透露,將於近日發佈一系列全新産品。

今日,小編收到聯想的邀請函,其將於後天,也就是24日下午開新聞發佈會,雖然聯想方面並沒有過多説明要發佈什麼産品,但獨特的邀請函將聯想的主推産品表現無遺。

聯想發佈會邀請函(原圖過長,此為截取最下面部分)
聯想發佈會邀請函
   
從邀請函可以看到,聯想推出空氣凈化器相關産品的意向十分明顯,在邀請函下方顯著位置,印有“π”NBD和一個板凳。

據悉,這是聯想近期推出的一個“新板凳”的項目,聯想方面表示,“π”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高水準,也是科技界的最新標準。

此次推出的新産品,也代表了聯想的高科技含量。

值得一提 的是,智慧眼鏡産品也有可能一起發佈。

   
聯想空氣凈化器猜想
   
有消息稱,聯想本次發佈的空氣凈化器産品有兩款,都是與德國LUFTMED合作生産,分別為型號D600和型號D300的産品,都配備了TFT液晶屏,可顯示空氣品質和溫濕度等數據。

支援手機遠端控制,並可通過WiFi連接局域網,用APP對空氣凈化器進行控制。

凈化方面,聯想空氣凈化器採用濾網加輕離子雙重保護。

內網是HEPA加活性炭多重濾網的設計,輕離子凈化系統則使用內置的感測器啟動。凈化空氣量方面,D300為275立方米/小時,標定面積為25平米,D600為550立方米/小時,標定面積為50平米。

聯想智慧眼鏡猜想

隨著谷歌眼鏡的面世,智慧眼鏡成為了現今可穿戴設備的重中之重,聯想推智慧眼鏡産品雖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據了解,聯想此次有可能發佈兩款智慧眼鏡,型號分別為Lenovo C1和Lenovo B1。

聯想智慧眼鏡猜想圖
聯想智慧眼鏡猜想圖

   
兩款眼鏡都是和美國某智慧眼鏡企業合作生産,型號為Lenovo C1的産品無論在外觀還是功能方面都與Google Glass十分類似,不過Google的産品中很多功能無法在國內實現,希望聯想的這款産品讓國人享受到更多的樂趣。

關於Lenovo B1,有消息稱這是一款專門針對行業使用的定制産品,主要用於通信或施工等方面。
   
當然,還有各種消息説,聯想這次發佈會還會發佈智慧路由器和智慧手環等相關産品,不過聯想方面並沒有對此進行回應,現在的一切波風捉影都是猜測,讓我們期待後天的發佈會吧。

智慧眼鏡將使低頭族消失

谷歌智慧眼鏡、蘋果將推出的iWatch等科技產品帶動「穿戴式裝置」熱潮與民眾期待;南科園區昨天舉辦「穿戴裝置技術發展趨勢」專題演講會,與會科技業者、學者探討穿戴科技限制、對人體可能傷害與發展利基,多認為智慧眼鏡將和現在手機一樣普遍,「未來不會再有低頭族」。

台灣少數科技業者在穿戴裝置研發與國外相較毫不遜色,但至今未見亮眼產品上市。

投入穿戴裝置研發多年的領導廠商鉅景科技總經理戴昌台認為,智慧眼鏡、手表等穿戴裝置研發重點並不在硬體,硬體製造不困難,難在後續雲端服務及軟體能量擴充。

硬體製造技術門檻有限,大廠成本兩百美元的智慧眼鏡,「很可能小廠20元就做得出來」,戴昌台演講時指出,各國大廠競相投入穿戴裝置研發,重點都不在硬體,「看上的是無窮無限的軟體服務商機」。

與會學者認為,穿戴裝置只會持續變輕縮小、更適合人體,未來人人都可能配戴;整合各種居家設備、家電與無人汽車等交通工具,置身鋼鐵人等目前只出現電影中的科技場景,未來都會一一實現。

鉅景與測試資策會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合作,提智慧眼鏡升即時影音導覽功能,並開發隨身虛擬實境頭戴顯示器。

戴昌台表示,鉅景研發的智慧眼鏡解晰度遠高於谷歌眼鏡,強調現有手機APP都可搭載,預計今年第4季推出,價格也低於谷歌眼鏡。

但初期不在一般電子通路商銷售,規畫先與消防等專業單位合作開發專業版本軟體。

Google Glass主管投奔亞馬遜 擬推智慧眼鏡

原本Google X創始團隊成員之一,同時也是Google Glass專案首任領頭主管,Babak Parvis於個人Google+宣布將轉至亞馬遜任職,或許未來將可能協助亞馬遜同樣打造智慧眼鏡,或將其技術應用在亞馬遜旗下服務。



根據原Google Glass專案首任領頭主管Babak Parvis於個人Google+宣布消息,表示個人將前往亞馬遜任職,但並未詳細說明之後負責職位細節。

若就Babak Parvis先前曾於華盛頓大學研發首款搭載電子迴路的隱形眼鏡,後續也曾在微軟旗下負責研究可偵測血糖成分的隱形眼鏡裝置 (後續則在Google任職時具體實現),或許未來也有可能協助亞馬遜推出首款智慧眼鏡裝置,但也可能將其技術應用於亞馬遜現有裝置產品與應用服務。

目前Google仍預計在今年底前正式開放消費市場販售Gogole Glass,目前也已經針對美國、英國地區銷售Google Glass Explorer版本。

比起先前僅針對開發者身分銷售版本,目前銷售版本已經採用更貼近時尚設計,並且可針對個人需求更換鏡框或加配墨鏡。

至於Google Glass市售版本預計開放銷售時程,以及未來實際售價 (另外近期內是否將再次作更新)暫時都還沒有具體消息公布。

蘋果秘密武器!iPad將內建3D掃描器、拉開對手差距?

3D科技似乎成了科技巨擘競逐的熱門領域,亞馬遜(Amazon)發表了3D智慧機Fire Phone、谷歌推動3D感測的「探戈計畫」(Project Tango),蘋果去年也悄悄收購了以色列3D感測廠PrimeSense。AppleInsider認為,蘋果或許未來會運用PrimeSense的技術,在iPad內建3D感測器,好拉開和對手差距,讓其他廠商難以輕易模仿。

AppleInsider 11日報導,蘋果推出iPad應用程式「itSeez3D」,用戶在iPad上外接售價499美元的3D掃描器「Structure Sensor」(見圖),就能掃描人體、物體,在幾分鐘內製作出3D模型,上傳雲端輸出,進行3D列印。

itSeez3D新聞稿稱,用戶有iPad和 Structure Sensor就能掃描分享高畫質的3D模型,業餘玩家也能運用這項專業技術,自行製作家庭成員的3D人偶或玩具3D模型。

報導指出,此舉顯示蘋果iPad可能有意整合3D技術,作為獨特賣點,並把PrimeSense和蘋果先前收購的指紋辨識商AuthenTec相提並論。

報導稱,蘋果買下AuthenTec,18個月後就把AuthenTec的Smart Sensor指紋辨識器,升級為Touch ID用於iPhone 5s,如今該公司可能也想把PrimeSense的3D感測器「Capri」,內建到iPad,開創出iPad的多種創新用途,對手很難輕易拉近技術差距,推出低價產品。

PrimeSense遭蘋果收購之前,曾釋出影片,展現該公司3D體感操控的多種用途,可以進行會議簡報、遙控電視和遊戲、控制家電產品和醫療儀器等,若iPad具備這些功能,對民眾將更具吸引力。

彭博社、AppleInsider報導,蘋果去年11月24日確認買下了以色列3D感測與辨識科技大廠PrimeSense。

微軟(Microsoft) 過去的遊戲機體感控制系統「Kinect sensor」原本是採用PrimeSense感測器技術,但之後就決定以自家研發的3D體感科技取而代之。

PrimeSense後來決定與華碩 (2357)開發WAVI Xtion客廳家用多媒體控制器,並壓縮新一代感測器體積(代號為「Capri」)、以便應用於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

PrimeSense的技術除了應用於遊戲機之外,目前也在為手機的3D攝影鏡頭開發最新的深度感測技術,可支援室內導航工具、3D購物產品目錄等應用程式。

愛普生(EPSON)改造有成股價大漲七倍

社長碓井稔告白 如何把「績憂」企業變黃金愛普生改造有成

股價大漲七倍六年前接掌愛普生社長的碓井稔,對主管不留情面,半年內績效不佳就換人,對外則處分不具競爭力的事業部門,並強化核心技術的新應用,如今愛普生股價大漲七倍,成為日股中最受矚目的大明星。


你一定聽過「愛普生(Seiko EPSON)」這家日本公司,但你可能不知道,在穿戴式產品廣為人知的前幾年,它早已陸續推出穿戴式手錶、眼鏡等產品;在機器人產業受到重視之際,它已研發出下世代最先進的雙臂式機器人。

二○○八年,愛普生還是一年慘賠超過千億日圓的「績憂」企業,但改革工程又快又準,去年已大賺八三七億日圓,○八年以來,在一片低迷的日本科技業中,公司股價卻已大漲七倍,成為最受矚目的一家日本企業。

而○八年起帶領企業進行改造有成的,是愛普生歷來最年輕社長、有「微針點壓電技術之父」稱號的碓井稔。走進位於日本長野縣的東京總部,碓井稔開始分享他六年改革的心路歷程。

技術創新拓展領域

大學畢業就加入愛普生工作的碓井稔,從愛普生核心事業印表機的研發工程師做起,由他開發出的微針點壓電技術,正是愛普生印表機事業的技術核心。○八年,碓井稔五十三歲,正式成為愛普生的社長。不過,伴隨這項榮耀而來的,是一籮筐的挑戰。

其實早自○五年起,愛普生業務一路下滑,至○八年,也就是碓井稔接任社長那一年,公司甚至虧損超過千億日圓;這一年,不僅公司營運陷入谷底,同時也爆發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碓井稔沒有蜜月期。

「內外都是風暴,你必須先提出一個方向,走出困局的方向。」上任後,碓井稔積極與內外部溝通,並在○九年推出他的SE15(Seiko EPSON 2015),也就是到一五年前的六年長期發展目標。

為加緊改革腳步,碓井稔首先給主管下馬威。日本企業傳統上不會裁員,但在改造過程中,碓井稔不留任何情面給主管,若半年內看不出績效,他就迅速將主管調離原來職務,讓每位主管都繃緊神經做事。

台灣愛普生總經理李隆安就說,碓井稔外表看起來溫文儒雅,但內心堅毅無比,對於已決定的目標,更是貫徹到底,完全不打折。

愛普生淡出面板事業,就是一個好例子。愛普生曾是全球前三大手機面板供應商,「我上任後,發現韓國與台灣面板業發展迅速,於是努力說服內部,在二○一○年 將面板事業賣給索尼。」他沒說的是,如今,索尼又不堪拖累,將此部門併入日本面板(Japan Display)公司。

此外,碓井稔非常強調聚焦策略的重要,如果部門無法創造出獨特的價值,就採取關掉或賣掉的策略,早期由於愛普生擁有很強的光機電等整合技術,在數位相機產業大起之際,也曾投入生產,但後來數位相機面臨智慧型手機內建相機的衝擊,愛普生也很快就撤出這個市場。

而在現有核心產品及技術上進行創新突破,更是碓井稔這幾年交出的最大成績。在核心印表機部門,愛普生將印表機技術運用到更多新領域,其中朝紡織品印製市場發展,就是一個重要方向。

「台灣電子業須提升價值」首先,愛普生與在義大利米蘭的設計師討論他們的需求,設計一台專為皇室、名媛打造的數位列印服飾機台,取名為蒙娜麗莎機台,這種一台動輒超過千萬元新台幣的設備,如今在義大利的數位列印市場市佔率達到六成。
至於在許多新產品領域上,例如可量測脈搏、GPS定位的穿戴式手錶,愛普生早在幾年前就已推出,如今已推出第二代及第三代產品;至於售價訂在六九九美元的眼鏡,也緊跟在Google眼鏡之後推出。

碓井稔說,從○八年至一三年,愛普生終於熬過五年調整期,去年除了營收突破一兆日圓外,淨利也達到八三七億日圓,且許多研發成功的新產品將一一推出,未來業績會更好。
對這六年來的改革有何心得,碓井稔淡淡地說:「重視研發,應該是所有科技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利器。」延續這個心得,經常走訪台灣的碓井稔,也對一些陷入低迷 的台灣電子業提出他的建言,「日本人事成本高,很難與其他國家拚低價,我相信台灣也遇到類似情況,因此,一定要做能提升價值的事情,要想辦法提高價格,而非只是想著殺價。」

一位愛普生主管透露,碓井稔已經不只一次,向主管描繪出愛普生二○三○年的發展願景。「到二○三○年時,我已經七十五歲,屆時,我會用 到愛普生的穿戴式手錶及眼鏡,記錄我的健康情況;我會需要愛普生的機器人,來幫我做家事。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東西,都會是愛普生印表機所印出來的。」這 個簡單又有力道的願景,應該也是愛普生獲得市場重視的關鍵因素吧!

Google捧智慧表 冷落眼鏡

華爾街日報報導,Google正調整穿戴式裝置策略,焦點從走尖端科技、高價位路線的智慧眼鏡Google Glass移開,轉向價格較低廉、可獲更多應用程式(App)支援的智慧手表。

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Google大力宣揚為智慧手表等穿戴裝置設計的新軟體,提供許多與Glass相似的功能。

Google在今年大會的專題演講中,並未提及Glass,與兩年前在會中高調發表這款智慧眼鏡的情形大異其趣。

這項策略轉變反映兩大因素。

一,Glass若要廣獲消費大眾接納,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二,Google要與蘋果公司在穿戴式裝置市場較勁,爭奪在小螢幕上提供資訊的主導地位,畢竟至少就眼前來說,智慧手表是時下最酷炫的新玩意。

ABI研究公司分析師史賓賽說,Google體認到,需要為「價格較低、功能較有限的穿戴式產品」製作軟體,而這種行動裝置的主要用途就是隨時隨地能查看訊息。

但此刻宣告Glass已陣亡,還言之過早。

這款智慧眼鏡還沒有正式在大眾市場推出,Google也尚未發動廣告攻勢。

Glass已獲一些醫生、外勤服務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士的好評,因為這款裝置不必用手操控,就能記錄資訊。

Google也為Glass爭取到許多合作夥伴,例如美國最大視力保險公司VSP Global,可協助訓練驗光師為Glass配上有度數的眼鏡。

但Glass遭遇智慧手表競爭。

智慧手表也能提供隨時隨地查看訊息的便捷方式,且價格遠比要價1,500美元的Glass便宜,如三星新款智慧手表GearLive定價199美元。

智慧手表還提供更多App給消費者使用,目前只有67種App支援Glass,審核過程通常費時數月,但智慧手表App通常90分鐘就可核准通過。

庫克料中了!谷歌眼鏡失寵,安卓穿戴焦點轉向手錶

提姆庫克(Tim Cook)似乎已證明他不只是一位懂得管理供應鏈的蘋果(Apple Inc.)執行長而已!

庫克去年5月在第11屆「D: All Things Digital」(簡稱:D11)科技名人訪談年會上指出,谷歌眼鏡(Google Glass)可能對特定市場具有吸引力、但不會是大眾化商品。

庫克說他是因為近視而戴上眼鏡、懷疑這世上究竟有多少視力健康的人願意經常性地帶著鏡框。

華爾街日報(WSJ)9日報導,兩年前谷歌(Google Inc.)在年度軟體開發商大會上透過高空跳傘影片高調向世人介紹谷歌眼鏡,但今年同樣的會議演說卻完全沒有提及這項穿戴裝置、而是將焦點擺在智慧手錶上。

目前單價高達1,500美元的谷歌眼鏡到現在僅有67款應用軟體(App),部分軟體開發商表示眼鏡軟體的審核時間長達數月、但智慧手錶App卻只需 90分鐘即可過關。

WSJ指出,谷歌的規則轉變說明了它已體會到谷歌眼鏡還不到可以讓一般消費者接受的時候。

現在就宣告谷歌眼鏡是一項失敗產品或許嫌過早,但誠如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J.P. Gownder所說的,谷歌眼鏡要讓消費者接受恐怕還得花上數年的時間。

美國知名部落格作者Robert Scoble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一張他邊沖澡、邊帶著谷歌眼鏡的照片。

他在今年1月1日透過個人Google+表示,谷歌實在太厲害了,讓科技玩家花 1,500美元免費幫它當公關人員。

他斷言,谷歌眼鏡如果要在今年底對決蘋果(Apple Inc.)iWatch的話肯定是沒有希望了,但如果給它多一點時間去改善缺點的話,到了2020年將會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商品。

英國資訊委員辦公室(ICO)資深科技長Andrew Paterson 6月26日透過官方部落格表示,穿戴裝置使用者必須遵守英國數據保護法的規定。

他指出,如果僅限於個人用途、那麼就沒有違法的疑慮;機構法人若使用具備攝影、拍照功能的穿戴裝置就得遵守閉路電視(CCTV)行為準則。

英國在6月23日成為美國以外第一個限量販售谷歌眼鏡的市場。

LG電子8 日宣佈,LG G Watch智慧手錶(見圖)已在美國、加拿大等地開賣。

內建Android Wear作業系統(與安卓Android 4.3或更高手機相容)G Watch(美國售價:299美元)配備不間斷顯示螢幕,使用者無須手動喚醒螢幕或碰觸任何按鈕即可隨時讀取錶面顯示訊息。

奇景光電(Himax Technologies, Inc.)ADS 9日下跌2.24%、收6.21美元;今年迄今跌幅達57.78%。

thestreet.com報導,谷歌在去年7月宣佈投資奇景光電子公司立景光電 (Himax Display Inc.,HDI)、取得6.3%股權。立景主力產品LCOS晶片可應用於谷歌眼鏡等頭戴式顯示裝置。

啟雲科技發表全球首款3D造型行動應用程式

歷經2年開發,由趨勢科技前總經理丘立全領軍的啟雲國際,宣布推出全球第一款即時3D公仔行動App:「3D拍拍」,突破傳統人臉建模工具需多張照片或手 動定位的限制,只需要一張自拍照,10秒鐘內即可完成專屬您個人的虛擬3D公仔,並可自由更換多變造型與逗趣動作,搭配您愛用的照片編輯App或字幕特效 App,便可盡情發揮創意,與麻吉好友一起快樂玩轉3D科技!

「3D拍拍」為啟雲科技耗時2年時間研發,全球第一款即時3D公仔行動App,以獨家技術,即時分析2D的臉部照片,完全不需要玩家手動標出眼睛、鼻子或嘴巴的位置,甚至能夠偵測出鼻頭高度,全自動建立符合臉型的3D模型,就連小孩也能輕易上手。

啟雲科技執行長丘立全表示:「3D拍拍採用雲端技術,玩家透過手機自拍一張大頭照,或是任何一張親朋好友的正面照,應用程式將自動上傳至啟雲科技的雲端主 機,進行臉部分析與3D建模,完成後再回傳至玩家的手機上,整段過程大約只需要10秒鐘,所需要傳輸的資料量相當少,因此無論是3G連線或Wi-Fi連 線,玩家們都能得到同樣順暢的使用體驗。」

另外,3D拍拍內建許多造型配件,包括眼鏡、髮型與服飾,玩家們可隨意自由搭配多變造型,透過自己的虛擬3D公仔大玩變裝秀,或是透過內建的表情系統,讓3D公仔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如驚訝、微笑、生氣、傷心等等。

除此之外,3D拍拍更內建了許多豐富逗趣的動作,如揮手、跑步、歡呼、大跳騎馬舞,甚至於「來來哥」的動作也一應俱全,玩家們可隨時旋轉虛擬3D公仔的角度,徹底發揮「3D拍拍」的即時3D優勢。

玩家們做好3D公仔之後,可分享靜態照片或影片至各種社交網站如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等,與各種通訊軟體如QQ、微信或易信等,輕鬆和朋友分享自己的3D公仔,讓虛擬3D公仔替你和朋友說聲抱歉或恭喜恭喜。


與壹動畫雙強聯手 隨時更新造型配件與表情動作

為 了能夠持續提供更多更有趣的造型配件與表情動作,啟雲科技與台灣即時動畫第一把交椅的壹動畫合作,為玩家們提供更多不同造型的配件組與動作組。壹動畫執行 長吳達光表示:「能夠和如此優秀,尤其是來自於台灣本土的新創團隊合作,對壹動畫來說也相當具有意義。

壹動畫長年來持續製作3D動畫,已具備了各種豐富的 3D模型與劇本,因此和啟雲科技合作為3D拍拍提供造型配件與表情動作,可說是水到渠成,相信也為國內的動畫設計人才,尋找到另一種全新的應用方向。」

啟雲科技執行長丘立全表示,未來壹動畫將持續為3D拍拍提供各種素材,玩家們可透過「程式內購買(In-App Purchase)」功能,購買下載所需要的造型配具或表情動作,為自己打造獨一無二的3D公仔。


走出國際 日本前3大3D列印公司之一的iJet跨海代理3D拍拍

為了協助玩家們將3D公仔「化虛為實」,啟雲科技特地引進位居日本前3大3D掃描及列印服務的專業公司:iJet,推出3D列印服務,玩家們可將自己的3D公仔透過日本的高品質3D列印技術,製作成可實際把玩的8英吋高公仔。

啟雲科技執行長丘立全表示:「為了尋找高品質的3D列印服務,我們洽談過台灣、大陸、日本、南韓、泰國等廠商,在偶然機會下認識了日本公司iJet,被他們在3D領域的專業及品質所深深感動,因此決定攜手合作,為消費者們生產絕佳品質的實體3D公仔。」

iJet社長久米原勝先生表示:「相當感謝來自台灣的SPEED 3D公司,高度肯定本公司對品質的堅持與實際成果。我深信3D拍拍(Insta 3D)這套智慧型手機的App軟體,能夠將2D照片轉變為3D公仔的技術,今後將會席捲全世界。」

關於啟雲科技 Speed 3D Inc.

啟雲科技於2014年1月成立,期望透過雲端科技與智慧型手機平台,為3D科技開創新時代的應用與產業市場,並於2014年6月推出第1支行動應用產品「3D拍拍(Insta 3D)」,快樂玩轉行動3D科技,持續推動台灣軟體業界與文創產業邁向國際市場。

只要一張大頭照就可產生 3D 公仔,啟雲國際推出 3D 拍拍 app

由前趨勢執行長丘立全成立的啟雲國際,今天在台發表一款標榜只要一張照片、花 10 秒鐘就可產生 3D Q 版公仔的 3D 拍拍 app 。

這套 app 不需要像多數透過照片的 3D 建模需要多張照片,只要上傳一張正面大頭照即可透過基於雲端技術的演算法產生臉部的 3D 模組並套用到 3D 模型,且與壹動畫合作提供多種順暢的角色動作。

此外, 3D 拍拍 app 預計在 8月於日本與知名 3D 建模與列印公司 iJet 合作,將先在日本推出石膏公仔列印的服務,啟雲國際希望台灣也能接在日本之後提供此項加值服務,然而目前還在找尋台灣的合作夥伴,但也可能直接委託 iJet 於日本列印後寄送到台灣。

美3D列印股飆至三個月高!3D Systems望成併購標的

美國3D列印廠3D Systems Corp.在併購傳聞的激勵下、股價盤中一度大漲逾16%,帶動美國其他3D類股跟著狂飆。
 
彭博社1日報導,3D Systems發言人Stacey Witten 1日透過電子郵件表示,該公司將無法出席8月由Pacific Crest Securities舉辦的會議,主因主管人員的日程安排有衝突。

S&P Capital IQ證券分析師Angelo Zino在接受彭博社專訪時指出,3D Systems取消出席計畫可能是引發併購謠言的導火線。

他說,3D Systems在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後,現在看起來的確比較像是眾人併購的目標。

自從Stratasys Ltd.去(2013)年以約4億美元併購MakerBot Industries LLC之後,3D列印產業就經常傳出併購消息。

3D印表機去年創造了多達29億美元的銷售額,隨著價格日益親民,這種技術也逐漸受到歡迎。

3D Systems 1日終場勁揚6.12%、收63.46美元,創3月10日以來收盤新高;盤中最多一度飆漲16.32%、為2012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盤中漲幅。

美國其他3D列印概念股1日也同步大漲。Voxeljet AG ADR狂漲23.69%、收25.90美元,創4月1日以來收盤新高。ExOne Co.大漲13.48%、收44.96美元,創3月5日以來收盤新高。Stratasys上漲2.28%,收116.22美元,創3月19日以來收盤新高;盤中最多一度飆漲13.17%。

3D印刷百家爭鳴,Brean Capital的Ananda Baruah 6月18日報告看好3D Systems和Stratasys,給予這兩家業者「買進」評等;但是他認為Arcam AB、Voxeljet、ExOne今年處於過渡期,當前估價過高,給予這三家「持有」評等。

Barronˋs報導,Baruah指出,3D印刷的工業用途日益擴增,各家業者均可從中獲利,砂模鑄造發展有利ExOne和Voxeljet,金屬零件生產可 讓ExOne、Arcam、Stratasys受惠。

另外,3D列印金屬仍在萌芽階段,或許對傳統製程有破壞性力量,估計全美共有100-120台3D金屬印表機,有客戶打算在未來幾年增購十多台。3D Systems預估,2014年的金屬列印業務最多會成長170%至2,500萬-5,000萬美元。

對於三家獲得「持有」評等的業者,Baruah指出 Arcam目前股價過高,但是看好該公司在醫療和航太業開拓利基市場的能力,認為是驅動Arcam獲利的來源;Arcam替DiSanto生產骨科植體, 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類似合作,帶動長期成長。Voxeljet因砸錢投資研發、行銷等,目前並未獲利,仍在觀望獲利證據。ExOne則處於結構轉型期,準備 拓展產品組合,並跨入金屬印刷領域。

七月份持股公告 (2014)

股票清單:                                    趨勢題材:

1. 研能科技  (興櫃8197)               a. 數位印刷革命  b. 3D列印  c. MEMS微流體技術

2. 立景光電  (未上市)                   a. Google glass (LCoS)  b. 穿戴式科技  c. 微投影技術

功能更勝 Google Glass!Android Wear 正式發佈

配戴式的智能裝置絕對是近期的大熱產品,而且可以預期各大品牌將會推出自家的智能手錶,肯定會引起一場惡鬥。

在 Google I/O 大會上,官方終於介紹了 Android Wear 產品,並且由 Google 的工程總監即場進行了多項應用示範及講解。

10501267_10154270867260153_276188782_n


Google 的工程總監 David Singleton 在正式介紹 Android Wear 之前,指出了 Android 用戶每天平均檢查智能手機 120次,用戶追求的是一款集合「環境感知、聲控、無線及極高流動性」4 大元素於一身的產品,亦即是大家期待的 Android Wear。

Bq_aeTFCEAAq8GM

David 以手上的 LG G Watch 進行示範,由示範可以見到它的操作採用 Google Now 風格,可以直接透過「OK, Google」指令以聲控讀出指令,例如:檢查航班、地圖搵路、設定提示、打電話、在瀏覽器搜尋資料等等,功能和 Google Glass 非常相似。

10466832_10154270866105153_1740105498_n

有來電而未能接聽,只需把畫面向右撥便可以自動送出 SMS 短訊,操作相當方便。

a68a1310-f81e-4ef3-bc1a-206695da5028_800
1620106_10154270866670153_258019371_n

在 Google Glass 出現的功能如:檢查航班資訊、交通狀況在 Android Wear 上面同樣可以做到。


可以透過聲控設定提示功能。

另一方面,他更即場利用一些預載的 App 示範了「訂 Pizza」,由揀選食物、付款只需短短 10 秒便可完成(當然紅預先設定好付款方法),引起在場人士一陣哄動!另一方面,他亦示範了利用 G Watch 和手機同步 「AllThe Cooks Recipe」食譜 App,在 G Watch 上觀看煮食步驟,並且以聲控記事設定提示等,感覺比起 Google Glass 更加實用。

10486840_10154270866865153_1368294051_n
298187c6-6878-4db0-805d-ffe06bb360e1_800

在 Android Wear 上面直接利用 App 來訂 Pizza 可算是個比較令人驚喜的功能。

10476444_10154270866905153_1879248328_n 10474188_10154270866805153_587060700_n

同步手機上面的食譜到 Android Wear 上面可以提供一個可較簡單而清晰的指示,無需慢慢在大熒幕上搵資料。

值得一提,David 指出由即日起 Android Wear 的 SDK 已經推出,讓開發者可以針對不同裝置編寫擁有自家風格的 UI 介面,此外,視乎裝置的支援能力,部份 Android Wear 更可以提供如:計步器、測量心跳等功能,讓不同廠商的產品有更高的獨特性。

10488868_10154270866770153_1939032202_n
10474639_10154270866695153_460504359_n

能否支援如心跳、計步之類的運動功能視乎不同廠商的產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