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技術的發展,將帶動全球第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部本周四將向行政院會報告3D列印的未來與發展策略,科技部表示,未來我國將在家用類和工業用雙管齊下開發,初步選定航太、醫材及機械等領域切入發展,未來2020年預估商機達40億美元,我與日韓可一爭長短。
科技部及經濟部均各投入約二億元資源,投入3D列印技術的研發,主要在設備、材料及創新應用等三大層面,設備中包括關鍵模組發展。
創新應用方面,經部技術處長林全能表示,美國最夯發展,都是高分子材料的民生用途。
林全能說,運用3D列印技術設備及材料應用在實際產品的生產,初步選定生醫、航太及金屬三方向。
生醫方面例如人工骨骼,齒模,脊椎等人體植入物產品;航太方面,則以複雜零組件為主;其他有工業產品像複雜工具機模具,利用3D列印溫控會更佳。
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長馮展華也指出,未來3D列印的技術發展,不會集中在單一人工便宜的基地,傳統生產基地及行銷管道都會被打破,只要被授權取得
3D列印技術後,全球各地都可以是生產基地,因此誰能發展出成功軟體設計,擁有最多智財權的人,就能賺錢,而非製造者,可說是第三次的工業革命。
馮展華說,未來有二大主軸是我國切入主力,一是3D列印設備及耗材能掌握一定比例以上,利用印表機帶動耗材的產業供應鏈發展;而印表機市場區主要在軟體設計。
文化部有數位典藏的基礎,是中華文化的特色,若能變成3D列印的亮點,建立巨量資料,未來我國3D列印的印表機一定會銷售很好。
馮展華指出,工業用3D列印設備,我主要競爭對手為日本,而歐美各國勢將以台灣為代工基地,雖然目前工業用以台日韓三方競爭最激烈,但我中部工具機產業技術能力較南韓佳,耗材供應鏈的製程技術也相當有競爭力,這是台灣發展3D列印技術最大優勢所在。
他表示,未來生活中使用的戒指都可以用3D列印技術來設計,以金粉鈦合金粉或白金金粉作為材料製造,對此,林全能表示,工研院南分院有一個鐳射光谷,今年已利用3D列印設備製造出黃金飾物,在新加坡得獎,材料正是金屬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