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help me to click the ad. Thanks!!

3D 列印龍爭虎鬥,雙雄皆祭出購併助威

2013 年可說是美國 3D 列印股價狂飆的一年,3D 列印雙雄之中,2013 年 6 月購併消費性 3D 列印大廠 MakerBot 的以色列工業列印大廠 Stratasys ,股價在 2013 年漲了 73%,而美國 3D 列印大廠 3D Systems 更是驚人,在 2013 年狂漲 173%,不過,到了 2014 年,股價雙雙回檔,回檔的過程中雙方立場交換,至 2014 年 8 月,Stratasys 回檔了約 15%,3D Systems 則是回檔了約 47%。



2014 年第 2 季財報,3D Systems 營收 1 億 5,150 萬美元,雖然各領域的營收與 2013 年同期相比較都呈現大幅成長,如服務部分營收成長 38%,設計製造部份成長 28%,醫療領域營收成長 46%,但是營收還是未能達到市場預期,而毛利率為 47.8%,也一樣低於市場預期,並較去年同期下降。

雖然營收獲利表現並不差,但由於未能達到市場預期水準,財報發表後股價應聲下跌。

另一方面,Stratasys 在 2014 年第 2 季,營收為 1 億 7,850 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67%,MakerBot 佔其中的 3,360 萬美元,比起 2013 年仍是獨立公司時成長約 1 倍,扣除 MakerBot 的部分,Stratasys 營收仍成長了 35%,GAAP 下虧損較 2013 年同期的虧損 280 萬美元大減至 17.3 萬美元(非 GAAP 下則為獲利 2,800 萬美元),財報發表後,Stratasys 股價歡漲慶賀。

Stratasys 併購 MakerBot 見成效

Stratasys 的業績成長表現,可說正是源自於購併 MakerBot ,不僅 MakerBot 本身的業績成長帶動總體成績,MakerBot 更成為 Stratasys 本業銷售的催化劑,Stratasys 原本銷售的工業級 3D 列印系統單價相當高,客戶不願輕易嘗試,但許多客戶先購買消費性的 MakerBot 產品之後,一方面發現 3D 列印的潛力,一方面也發現消費性 3D 列印機的功能的確有所不足,於是「升級」採購 Stratasys 的產品,促成 Stratasys 業績大幅成長。

Stratasys 在 MakerBot 的收購中獲益匪淺,因此購併的腳步也不停歇,2014 年 4 月,宣布購併北美最大 3D 列印服務業者 Solid Concepts 與專營雷射燒結與雷射光固化成形(Stereolithography)的 Harvest Technologies ,其中 Solid Concepts 的購併交易在 7 月完成,可望在 2014 年全年為 Stratasys 帶來 3,000 萬到 4,000 萬美元的額外營收,但由於 3D 列印服務業的毛利比製造領域來得低,因此可能會拉低 Stratasys 的毛利率。

3D 列印持續併購整合

另一方面,3D Systems 也同樣正積極購併,2014 年 8 月 6 日,宣布買下主要經營光固化成形技術的 Laser Reproductions,以及將以 1.2 億美元現金,買下醫療訓練模擬器製造商 Simbionix。

Simbionix 本為以色列新創企業,研發中心位於以色列,但總部已遷至美國克里夫蘭,購併完成後,Simbionix 的執行長 Gary Zamler 將成為 3D Systems 的副總裁。

3D 列印產業購併頻仍,也代表產業逐漸進入成熟期,過去各業者一起拓展市場,擴大產業界對 3D 列印的認知,可說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各業者把一起把餅做大放在最優先,彼此競爭放在其次,但隨著市場成長並逐漸成熟,以及龍頭廠商大肆購併,未來數個大廠彼此競爭的態勢已經隱然成形,3D 列印產業界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競爭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